不孕癥
一般治療
1.無排卵的藥物治療
卵巢激素類藥物
①雌激素:用以誘發排卵和改善宮頸黏液質量。方法有單純雌激素周期治療和雌-孕激素聯合的人工周期治療。
炔雌醇(乙炔雌二醇ethinyl estrodiol,EE),0.05mg,每晚1次,20天為1個周期。連續3~6個周期,停藥后排卵,妊娠率為18%。
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不增加多胎率。B超證實卵泡成熟、宮頸黏液評分高,僅為輕度排卵障礙可以用大量雌激素(常用苯甲雌二醇、結合雌激素等)模擬雌激素生理峰值,停藥36h后產生LH峰值,促使排卵。已烯雌酚由于孕期使用影響胎兒發育,使用減少。
排卵前給予少量雌激素可以改善宮頸黏液,提高妊娠率,用法:炔雌醇0.025mg/d,自月經第5天起連續7~9天。
②孕激素:在月經周期后半期使用孕激素或雌-孕激素聯合治療,可以改善卵巢功能,促使下一周期排卵。
用法:黃體酮20mg肌注,1次/d,用5或10天;可以用黃體酮栓,25mg/栓,陰道栓塞,2次/d,用10天。雌激素水平低下者,在用藥期內加服炔雌醇0.025~0.05mg/d。鑒于黃體酮有促進LH分泌作用,對于卵泡發育正常而不排卵者,可以在月經周期第25天仍無排卵時肌注黃體酮25mg,誘發排卵。
③雌-孕激素周期治療:有復合法和序貫法兩種,兩種方法均模擬月經生理周期,使垂體休息,調節下丘腦-垂體功能,停藥后卵巢功能反跳,使下次周期排卵。前者使用雌-孕激素的聯合治療如口服避孕藥,后者先用雌激素了,后半周期時加用孕激素。
④非固醇類雌激素類似藥物的治療:
A.克羅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又稱氯米酚、氯蔗酚胺、生育丸、舒經酚等,是簡單安全、有效的一種誘發排卵藥物。
用藥指征:患者應有正常雌激素水平,經黃體酮試驗能產生撤藥性陰道流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完整,對雌二醇能產生雌激素正反饋作用,血清催乳素值正常。上述兩個條件必須兼備。
治療對象:多囊卵巢綜合征過去方法為行卵巢楔形切除,現在可以用氯米酚(克羅米酚)治療;繼發性的低或正常促性腺激素性閉經,如緊張性閉經(又稱下丘腦性閉經),用避孕藥后閉經等;溢乳閉經用溴隱亭無效時,可加用氯米酚(克羅米酚);無排卵性功血特別是青春期無排卵性功血;黃體功能不足。
用藥方法:第1療程從小劑量開始,于月經周期的第5天起,50mg/d,連續5天。可連用3~6個月,75%患者在用藥后的3~4月內妊娠。也可先用25mg/d,連續5天,連用3個月無效后再增加劑量和延長用藥的時間。也可用50mg,2次/d,連用5~10天等。在1~2周期無效時,可以加至100mg/d,共5天。每天最大劑量國外為200~250mg/d,國內為150mg/d。如果為閉經患者,先用黃體酮產生撤藥性陰道出血,隨后在出血第5天開始用氯米酚(克羅米酚)。具體方法應耐心摸索有效劑量進行個體化治療十分重要,停藥后5~10天內為易孕期。為了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可和其他藥物聯合應用。
氯米酚(克羅米酚)和其他藥合用治療不同情況的無排卵。
氯米酚(克羅米酚) 絨促性素(HCG):本方法適宜于單用克羅米酚后卵泡發育良好,但不能自發排卵者。方法:月經周期的第5天起,50mg/d,連續5天,停用克羅米酚后第4天起,通過宮頸黏液評分和B超觀察,待卵泡成熟時即用絨促性素(HCG) 10000U,共2天,第3天再用5000U。絨促性素(HCG)能促發排卵和維持黃體功能,加用絨促性素(HCG)后排卵療效提高50%。
氯米酚(克羅米酚) 雌激素:適用于單用氯米酚(克羅米酚)后宮頸黏液少而稠者。方法:在月經周期的第5天起加服炔雌醇(乙炔雌二醇)0.025~0.05mg/d,連用7~9天,雌激素可改善宮頸黏液,增加受孕機會,但總體療效并不理想。
氯米酚(克羅米酚) 皮質激素:來自卵巢或腎上腺的過量雄激素,是造成不排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高雄激素癥患者(多毛、粉刺、陰蒂肥大,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可于月經周期第5~14天每天用地塞米松0.5mg;或自月經周期第5天起先用潑尼松5mg/d,共5天,然后才用氯米酚(克羅米酚)。也有合并用藥者,在月經周期第2天開始用潑尼松5mg/d,共10天,周期第5天起用氯米酚(克羅米酚),妊娠率可達60%。
氯米酚(克羅米酚) 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具體方法:月經周期的第5天起,氯米酚(克羅米酚)50mg/d,共5天,或100mg/d,共7天,然后尿促性素(HMG)每天肌內注射1~2支(每支含FSH及LH各75U),待卵泡成熟后再用絨促性素(HCG)誘發排卵。此方法排卵率達98%,妊娠率為30%。此法克服了單用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誘發排卵引起的卵巢增大,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等副作用,也降低了昂貴的尿促性素(HMG)用量。
氯米酚(克羅米酚) 溴隱亭:適用于高催乳素血癥引起的無排卵患者。經溴隱亭治療仍不排卵者。對于催乳素正常而不排卵的患者,在用氯米酚(克羅米酚)無效時可以用聯合治療,排卵率可達61%。
B.他莫昔芬:促排卵效果與氯米酚(克羅米酚)相似,有較強的抗雌激素作用,直接作用于垂體和卵泡,誘發排卵。
適用對象:月經稀發的無排卵患者和對氯米酚(克羅米酚)無反應的患者。可用于黃體功能不足患者。
方法:月經周期第5天給予19mg,2次/d,5天為1個療程,連續用6個月。
治療效果:排卵率為60%~80%,妊娠率為10%~56%,不增加流產率。
副作用:月經量減少,粉刺、體重增加、頭痛頭昏、潮熱等。
C.促性腺激素:垂體促性腺激素(gonadoptropin,Gn)分泌不足時,不能使卵泡成熟排卵,或使用氯米酚(克羅米酚)不能促使垂體增加分泌促性腺激素而達到排卵時,需要使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生長直至排卵。
天然促性腺素(Gn)包括促卵泡素(FSH)和促黃體素(LH),是由腺垂體所分泌,支配卵泡發育成熟和排卵。目前已有商用制品尿促性素(HMG)和絨促性素(HCG)代替相應的FSH和LH,有效地調控卵巢的內分泌和生殖功能,再配以快速、可靠的激素測定方法和觀察卵泡的超聲顯像方法,使促性腺激素成分有效的治療無排卵性不孕癥的主要制劑。
D.人絕經后促性腺激素:人絕經后促性腺激素尿促性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ptropin,HMG)自絕經后婦女尿中提取。國外商品名為Pergonal或Metrodin,國內商品名為高孕樂。國內外尿促性素(HMG)制劑每支都含FSH∶LH=75U∶75U。尿促性素(HMG)和絨促性素(HCG)兩者聯合使用的稱為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療法,與雌-孕激素聯合治療相比,不僅可以誘發月經,重要的是可促使排卵和妊娠。
適應證:由于促性腺激素起一種替代性治療作用,適用于缺乏促性腺激素,而靶器官-性腺反應正常的病人,此類藥物價格昂貴,應嚴格選擇病例。主要用于下述3類病例。下丘腦-垂體功能衰竭時的替代性治療,患者血清FSH、LH、E2均低于正常,而PRL值正常。包括Sheehan綜合征,垂體瘤手術后和(或)放射治療垂體部位后,空蝶鞍綜合征。下丘腦-垂體功能不全時的刺激性治療,即血清FSH、LH、PRL、E2值正常,但不排卵,常為Ⅰ度閉經。如多囊卵巢綜合征:FSH∶LH=1∶2,LH較多,可以用尿促性素(HMG)。為體外授精-胚胎移植或其他配子移植術準備。血清促性腺激素正常,性腺軸調節和反饋功能正常,用尿促性素(HMG)是想獲得較多成熟卵泡,提高妊娠率。
禁忌證:部分閉經和不排卵患者不宜用促性腺激素治療,如卵巢早衰、高促乳素血癥、伴有卵巢腫瘤者。卵巢對促性腺激素抵抗綜合征,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先用雌激素或GnRH激動劑抑制促性腺激素,再用尿促性素(HMG)-GnRH治療,偶有成功受孕的病例。
由于目前我國多采用尿促性素(HMG)-絨促性素(HCG)序貫療法。方法:自月經周期第5~6天起用藥,開始時尿促性素(HMG) 1支/d,一周后若宮頸黏液評分和B超顯示卵泡大小無反應,則改為2支/d,如1周后無效再增為3支/d直至頸黏液評分≥8分和B超顯示最大卵泡直徑≥18mm時,表示卵泡成熟為止,再改肌注絨促性素(HCG )10000U,共2天,第3天劑量改為5000U。亦有主張第1天用絨促性素(HCG )10000U,第2天用5000U,以誘發排卵和改善黃體功能。如3周后尿促性素(HMG)總量已達42支,卵巢仍無反應,表示卵巢中缺乏卵泡或卵巢對促性腺激素不反應,無需用藥。
2.無排卵的手術治療
(1)卵巢楔形切除術:行卵巢楔形切除術后,85%患者月經變規則,妊娠率為63%,多毛消退率為16%。
適應證:有適當的雌激素水平,用孕激素治療后有撤藥性陰道出血;藥物治療無效;無其他不孕原因,迫切要求生育者。
(2)經蝶竇顯微手術:經蝶竇顯微手術(transphenoidal surgery,TSS)是神經外科的一種重要手術,手術范圍小,避免開顱,不引起術后腦萎縮和損傷視神經。手術安全,瘢痕小,死亡率低,小于0.27%。
適應證:各種分泌性微腺瘤,鞍內型或輕度向上生長,伴輕度視交叉障礙;大型PRL、GH腺瘤,用溴隱亭治療后腺瘤萎縮至鞍內;無分泌型腺瘤,向鞍上生長;垂體卒中但無皮內血腫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視交叉前固定;老年或體弱不能耐受開顱手術。
3.黃體功能不足的治療
方法:自月經周期第5天起氯米芬(克羅米酚)50mg/d,共5天,無效時增加100mg/d,共5天,國內很少超過150mg/d;也可以補充孕酮,在排卵后基礎體溫上升的第3天起給予黃體酮10mg/d,肌注,共用10天。使用絨促性素(HCG),則用絨促性素(HCG )3000~4000U肌注,每3天1次,共3次。
如果由于垂體分泌FSH、LH不足引起的黃體功能不足,使用促性腺激素刺激黃體功能比補充孕酮效果好。用絨促性素(HCG)增強黃體功能方法:絨促性素(HCG) 2500U肌注,用藥后血孕酮值明顯提高;排卵前用尿促性素(HMG),亦可改善黃體功能。
通常促乳素升高者為中度升高,可以使用小劑量溴隱亭治療,自月經周期第3~4天開始使用,每天2.5mg,分2次口服,連續用3周;如果連續2周期治療無效,每天用藥量可以增為5mg。
在妊娠的最初幾周,維持妊娠的孕酮主要由妊娠黃體提供,以后逐漸由絨毛的合體細胞所替代,妊娠12周以后孕酮大部分由合體細胞提供,無需再補充。故在確定為妊娠后,可以用黃體酮40mg/d,肌注,持續至妊娠12周為止。亦可以用上述方法給予絨促性素(HCG)刺激黃體功能。
4.輸卵管阻塞的治療
剖腹手術是輸卵管阻塞的首選治療。顯微整形手術比在通常的肉眼觀察下手術治療效果為好。手術治療適用于年齡在35歲以下的患者;確診為輸卵管結核者,一般不再作整形手術;雙側輸卵管積水直徑在3cm以上者,術后即使管道通暢,受孕機會極小。
(1)非手術治療
是輸卵管通而不暢或部分阻塞的首選療法。
輸卵管內注藥
用于治療輸卵管阻塞所引起的不孕,輸卵管內注射藥物可使藥物和輸卵管病灶直接接觸,并通過注射時產生的壓力分離粘連,一般自月經凈后3-5日開始,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周期3-5次為一療程,2-3療程后休息1個月,以后再重復治療。常用藥液有:
(1)慶大霉素:每次4萬-8萬單位,溶于2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
(2)青霉素:每次20萬-40萬單位,溶于2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用藥前應做皮試,皮試陰性者才可用藥。
(3)鏈霉素:每次1g,溶于2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
(4)地塞米松:每次10-25mg,溶于20m10.9%氯化鈉注射液中。
(5)α一糜蛋白酶:每次5mg,溶于20ml0.9%氯化鈉注射液中。
①輸卵管通液。
②理療:高頻理療中的短波或超短波理療,有促進血液循環,松解組織粘連,改善局部營養的作用。
③中醫中藥:內服煎劑以清熱化濕為主,佐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藥為金銀花15g,連翹5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芫胡9g,川楝子9g,再結合辨證加減。每天1劑,連續2周為1療程。
(2)手術治療
5.宮腔粘連綜合征不孕的治療
治療原則:分離粘連,防止創面的再次粘連;促進內膜的及早修復。
(1)宮腔鏡分離粘連:宮腔鏡下直視分離粘連后,有73%~92%患者月經恢復。
(2)藥物促進內膜修復:促進子宮內膜修復常用雌激素。雌激素可以促進內膜生長,由于宮腔粘連綜合征殘留的基底層子宮內膜中所含雌激素受體少,雌激素必須長時間大量使用,如炔雌醇(乙炔雌二醇)0.1mg,1次/d,共用40天,后10天加用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10mg,1次/d,停藥后等待撤藥性陰道出血,而后再重復上述周期治療。共用3~4個周期,以促進子宮內膜增生,覆蓋創面。
6.子宮肌瘤不孕的治療
(1)藥物治療:米非司酮(RU-486)對子宮瘤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手術治療:
①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
②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③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
④經陰道子宮肌瘤摘除。
7.發育異常的處理
(1)子宮畸形:可在宮腔鏡直視下作縱隔矯治手術。
術后妊娠率可高達68%,獲得活嬰率可高達80%,分娩方式以于妊娠36周后作選擇性剖宮產為宜,以防自發性子宮破裂。
(2)子宮發育不全:輕度子宮發育不全可予小劑量雌激素治療,亦可用人工周期治療3個周期或應用假孕治療等,可促進子宮發育。
(3)外陰陰道發育畸形:處女膜閉鎖切開術。
8.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治療
(1)假孕療法
孕三烯酮(內美通,nemestran,即gestrionone,R-2323)為一種新合成的19去甲睪酮衍生物——三烯睪諾酮。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使LH及FSH下降,進一步抑制卵巢功能,導致血內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下降,同時直接抑制子宮內膜及異位病灶,導致閉經和異位病灶細胞失活和退化。
用法:月經第1天起每周兩次,每次2.5mg,6月為1個療程。治療最初幾周內偶爾有點滴狀出血,必要時加服1片。停藥后平均3周月經恢復。
療效:Mettler報告治療6個月后閉經97%,痛經消失95%,病灶消失63%。治療后隨診2年,宮內妊娠率64%,3年復發率為32%。
(2)假絕經治療
①達那唑(danazol):
用法:月經第1天開始服用,每天800mg(分4次服用),療效出現后可逐漸減少,但不少于400mg/d,避免突破出血,至少用藥6個月。停藥數周后卵巢排卵功能迅速恢復,月經來潮。
療效:癥狀改善為66%~100%,體征改善為51%~94%,術后妊娠率為28%~76%,復發率29%~51%。
主要的副作用:
①男性化表現,痤瘡,多毛,體重增加;
②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潮熱、乳房變小,神經過敏;
③肝損傷,影響肝功能,要保肝治療。
達那唑比孕激素療效快,療效好,但因副作用大,價格較貴,國內未廣泛使用。
②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GnRH agonist,GnRHa):
用法:200~400μg,2次/d,噴鼻或100μg,1次/d,皮下注射,6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癥狀減輕85%~90%,術后妊娠率為30%~52%。
主要的副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絕經癥狀,骨質疏松。
GnRHa與達那唑比較,骨質疏松明顯,無男性化、水腫等,肝功能損傷較少。
③棉酚:棉酚直接抑制卵巢和子宮內膜,對子宮肌細胞有退化作用,造成假絕經和子宮萎縮。此藥對人安全。
用法:口服醋酸棉酚每天20mg,2月后改為2次/周。8個月為1個療程。要求妊娠者6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近期療效,閉經62.3%,痛經減輕94.8%,病灶減小91%。治療后隨診1~3年,痛經減輕76%,病灶減小54%。
主要的副作用:輕度惡心,食欲下降、潮熱、絕經期癥狀較輕。 棉酚與達那唑療效相似,副作用小,價廉,適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肌瘤,或腺肌瘤。
(3)手術治療
①傳統保守手術治療:保守手術治療的妊娠率為40%~60%。
②腹腔鏡手術治療: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在歐美比較流行,多用CO2激光及電凝器,以氣化、切割、燒灼等基本方法處理子宮內膜異位癥。
③介入治療:B超引導下經皮穿刺,抽取囊液,囊內注射硬化劑來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方便、安全、價廉、患者痛苦小、所需時間短,易于為患者接受。
預后:不育癥雖不是致命性疾病,但造成個人痛苦、夫婦感情破裂、家庭不和,是全世界的一個主要的醫學和社會問題。解決不孕、不育、推行節育是我國計劃生育和人口控制政策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