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組織胞漿菌病
一、癥狀
1.局限型
可單個皮損、皮下肉芽腫或單個骨損害,無發熱、貧血或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慢性病程,可無癥狀或反復發作,可自愈。
2.播散型
即在皮膚、淋巴結、骨、腸及腹腔臟器播散發病,此型可急性進展致死,波及肝、脾,甚至全身,尤其是骨骼,顱骨病變可類似多發骨髓瘤,掌和趾骨病變可如結節病,腹股溝或全身淋巴結腫大可甚著,有如副球孢子菌病。患者可有發熱、消瘦、乏力及嚴重貧血等,皮膚及血中可找到本菌,白細胞數常無改變。
二、診斷
主要依據真菌學檢查。
1.直接鏡檢,取皮損、膿液、骨損害、竇道或活檢材料時,常可找到許多菌體。KOH涂片可見12~15μm直徑的厚壁酵母細胞,細胞內可見脂肪小滴,少數情況亦可見寬底出芽,有如皮炎芽生菌,故應培養鑒別。
2.真菌培養,取材培養于含抗生素的沙堡瓊脂上,25℃,生長緩慢,有時要4~6周才開始生長,逐漸形成白色至棕色絨毛狀菌落,有如莢膜組織胞漿菌。鏡檢亦可見到小分生孢子及帶棘刺的大分生孢子。當傳種至血瓊脂37℃培養時,很快即轉成酵母相,常為小的酵母型,有時可見12~15μm直徑的厚壁細胞。當轉成這種大的杜波型酵母細胞,則小的莢膜型細胞就不能再被發現。
3.生化反應,本菌尿素試驗陰性,在24~96h內即可液化明膠,而莢膜型組漿菌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