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嗜鉻細胞瘤
小兒嗜鉻細胞瘤簡介
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發源于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旁交感神經節或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故可發生自頸交感神經鏈至盆腔的部位。這些細胞產生血管活性的胺類。腎上腺素僅產生于腎上腺髓質及主動脈旁體(organs of Zuckerkandl)的腫瘤,而正腎上腺素產生于交感神經鏈的腫瘤。絕大多數小兒的嗜鉻細胞瘤手術時約為4~6cm,切面呈棕黃至淺褐色,被受壓的正常腎上腺組織完整包繞,有出血或囊性壞死區。鏡下檢查很難鑒別為良性或惡性,主要根據臨床,如有復發或轉移,則認為是惡性。在小兒很少是惡性,但較成人更多見腎上腺外病變,約占30%,常見部位是主動脈分叉部及主動脈旁體。術中及術后即刻死亡多由于未發現有第2個腫瘤。在小兒嗜鉻細胞瘤另一特點是,有更多家族遺傳及并發多發內分泌腫瘤。
小兒嗜鉻細胞瘤基本知識
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
別名:小兒副神經節瘤,小兒腎上腺髓質瘤
發病部位:腎
傳染性:無傳染性
多發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會遺傳:會
遺傳方式:多良性,惡性者占10%。與大部分腫瘤一樣,散發型嗜鉻細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鉻細胞瘤則與遺傳有關。
相關癥狀:消瘦 肚子疼 心悸 惡心 多尿
并發疾病:血尿 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兒嗜鉻細胞瘤診療知識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腫瘤科
治療費用: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治愈率:50%
治療周期:1--3月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相關檢查:胰高糖素激發試驗 酚妥拉明阻滯試驗 尿液去甲腎上腺素 尿腎上腺素
常用藥品:阿替洛爾片 三磷酸腺苷二鈉... 三磷酸腺苷二鈉...
小兒嗜鉻細胞瘤去醫院必看
最佳就診時間: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時長:暫無相關資料
復診頻率/診療周期: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前準備:暫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