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想通過康復訓練或者其它的治療方式,讓腦癱患兒的癥狀得到改善,而哪些表現證明腦癱患兒的癥狀好了或者惡化呢?只有在這方面了解了,患兒家長才能做到及時的做相應的調整。也有利于家長及時就醫。
腦癱疾病的正常化或輕癥化的表現有哪些呢?所謂腦癱的正常化或輕癥化是指由于運動功能的改善和恢復使日常生活或工作不發生障礙的意思,而不是指腦病變的治愈。因此從達到正常發育直到殘留有智能障礙及運動系統以外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者各種程度都包含在內。正常化的病例大都出現在痙攣型、強直型及張力低下型患者中,而在不隨意運動型腦癱中則很難看到。恢復程度較好者3~4歲時運動和智能可恢復正常,可做跑、跳等動作。
一般認為腦癱的正常化基本上是由于錐體系的成熟及髓鞘形成,或相鄰部位神經結構補償的結果。而不隨意運動型少有減輕者是因為大腦基底核損害者自然緩解者極少。
腦癱疾病的惡化有哪些表現呢?腦癱的惡化表現有肢體的攣縮及變形,肌張力障礙增重,伴有驚厥及腦電圖的顯著異常,高熱綜合征,遲發性錐體外系癥狀等。前3項為腦癱普遍存在的現象,而遲發性錐體外系癥狀則比較特殊。在臨床上常常可以看到,痙攣型腦癱患者于1歲以后,出現明顯的手足徐動表現,甚至完全轉變為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推測其病理原因可能是基底神經核局限性大理石樣病變要經過1年以上才能慢慢形成。
以上就是腦癱患兒有哪些癥狀好轉和惡化的表現的介紹,只有了解腦癱疾病的好轉和惡化的現象,做家長的才能做到事時的調整。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