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綜合征是多種大腦病變引起的運動和感知障礙,臨床上根據癥狀特點分為4種類型:
痙攣型
發生于大約70%的病例中,痙攣是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累引起的可以較輕或嚴重影響運動功能綜合征可以產生偏癱、截癱、四肢癱瘓。受累肢體通常發育不良,并且表現深反射增強和肌張力高,無力攣縮傾向有特征性的剪刀狀步態和足尖走。在輕度受累的兒童中可能僅僅有某些活動受損伴隨四肢癱瘓,常見有與皮質延髓相關的口舌腭運動的損傷,發生構音困難。
手足徐動型
發生于大約20%的病例中,是基底節受累的結果,緩慢扭動無意識的動作可能影響四肢,導致手足徐動,或影響肢體近端部分和軀干;可以發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動作,表現為舞蹈病型,動作隨情緒緊張而增加,睡眠時消失;存在嚴重的構音困難。
共濟失調型
發生在大約10%的病例中,由于小腦或其傳導通路受累所致,協調不良,產生的不穩定蹣跚步態,精細運動困難。
混合型
臨床比較少見。最多見的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較少見的是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