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腸管的逆蠕動,同時伴腹肌和隔肌的強烈痙攣收縮,迫使食管和胃腸道內容物從口中涌出的一種癥狀。嘔吐,有時也是人體的一種本能防御機制,可將食入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從而起到保護作用。幾乎任何感染或情緒緊張都可以引起嘔吐。
嘔吐的3種類型
1.溢乳
多見于6個月內的小嬰兒,尤其是新生兒。這與水平胃、噴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緊張及喂養不當有關,表現為少量的奶汁反流入口內或溢出口腔。一般改進喂養方法或者隨年齡增長可自愈。
其次是反胃現象:由于下頜和咽部肌肉運動加強,使胃內容物反流入口腔,這種現象6個月以上的嬰兒比較容易出現,同時還會伴精神狀態異常的現象,導致營養不良和體格發育障礙。
2.普通嘔吐
吐前常有惡心,以后吐一口或連吐幾口。連吐或反復嘔吐均是病態的,多見于胃腸道感染、過于飽食和再發性嘔吐。
3.噴射性嘔吐
吐前多無惡心,大量胃內容物突然經口腔或鼻腔噴出。多為幽門梗阻、胃扭轉及顱內壓增高等情況所導致。
新生兒嘔吐
新生兒嘔吐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癥狀之一。
1.嘔吐物為露凝塊
見于喂養不當;胃扭轉;胃食道反流;幽門痙攣等。
2.嘔吐物含膽汁
見于先天環狀胰腺;腸旋轉不良消化道重復畸形等。
3.嘔吐并有伴腹脹
先天巨結腸;肛門和直腸畸形;胎糞性便秘和胎糞性腹膜炎;新生兒壞死性腸炎等。
4.嘔吐并伴有囟門膨隆
腦積水;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等。
5.嘔吐并伴有體格異常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半乳糖血癥等。
急性嘔吐
急性胃或者腸炎,是由于病毒、有毒物質或者細菌侵襲所致,多伴有腹瀉和腹痛。
周期性嘔吐
又叫再發性嘔吐,是一種反復發作的頑固性嘔吐,常開始于2—4歲,青春期后不再發生。引發的病因一直沒有定論,但普遍認為與體質因素有關,上呼吸道感染,情緒波動、疲勞,飲食不節是其誘因。其特點是反復的突然發作的頻繁嘔吐,持續1—3日才有緩解。
神經性嘔吐
又稱心因性嘔吐。特點是反復發作的嘔吐,是無器質性病變,常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因不愉快的環境或心理緊張而引起,呈反復不自主的嘔吐發作,一般發生在進食完畢后,出現突然噴射狀嘔吐,無明顯惡心及其它不適,不影響食欲,嘔吐后可進食。
護理小常識
有些孩子經常發生嘔吐,針對孩子的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爸爸媽媽應該怎么護理,減少嘔吐的再次發生?
1、提倡抱起喂奶,必須臥位哺乳時,采用頭高腳低位。母乳喂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頭,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奶頭后在給予哺乳,乳頭孔不易過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兒將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癥,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15°為益;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切忌暴飲暴食,盡量保持身心安靜,進食時不要過于勉強。此外一定不要給患兒增加任何壓力,否則會加重嘔吐。患兒應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周圍人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嘔吐癥狀,應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緊張和顧慮,以提高其治療的信心。同時保持環境清潔,患兒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嘔吐時,應守護在其身邊,給予精神安慰;嘔吐后,及時幫助漱口,勤給患兒洗澡,清除因嘔吐留在身體上的異味。
4、對于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嘔吐的:應當在平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轉移因子以預防感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太飽;食物一定要新鮮衛生;不要給患兒吃過于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5、小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在喂藥液時,藥液不要太熱,太冷;難喂藥的小兒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時也可服一口停一會兒然后再服用。嘔吐后及時清潔口腔、面部、頸部皮膚,更換被污染的衣物、床單。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較敏感,容易引起嘔吐;表現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現嘔吐,所以在看醫生的時候應當與醫生講明,這時候應當吃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實物,吃得不要太飽,一般是平時飲食的一半左右。
特別提醒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大便的情況和形狀,及時看醫生,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做,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
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輕,可給他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嚴重則應當暫時禁食。嘔吐時讓孩子取側臥位,或者頭低下,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