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也稱過敏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疾病,由于新生兒的癥狀表現不明顯,只是比較容易哭鬧,所以通常父母要到寶寶幾個月后才會發現問題。一般寶寶患上異位性皮炎就會出現皮膚表面的變化,皮膚呈現大片干燥紅斑、丘疹,并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癢,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愈。所以家長發現寶寶皮膚異常就要積極的治療,平常做好寶寶以為性皮膚病的預防。
1、喝母乳
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不僅可提供被動性的免疫力,還可以主動性地刺激新生兒的防御系統。有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嬰兒,若完全以母乳哺育,則其發生異位性皮膚炎及食物過敏的幾率,可比用配方奶粉喂食者大為降低。
2、食物控制
雖然醫學上未證實食物與異位性皮炎的直接關系,但是某些食物確實會使搔癢的感覺較為明顯,如禽蛋、海鮮、香菇、竹筍等。不過每個孩子敏感的食物不同,父母要長時間觀察,并避免寶寶把食物留在嘴巴四周,以減少刺激。
3、減少環境過敏原
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也是異位性皮炎惡化的因子。因此家中最好不要用地毯,家具改用皮質、木制質地的,保持環境清潔,以減少灰塵。起居室內濕度不要太高。讓寶寶遠離絨毛玩具、家中寵物、二手煙,同時清潔劑、洗衣粉、洗潔精、消毒水等化學物質,也不可直接接觸幼兒皮膚。
4、注意溫度適中
有些小寶寶在天氣熱的時候,容易出汗而感到搔癢,有些是寒冷時因干燥而發作。因此溫濕度適中的環境對異位性皮炎寶寶是十分重要的,室溫最好保持25~28℃左右。
5、避免情緒與壓力
情緒和壓力也會令孩子有搔抓的習慣,使得皮膚更容易惡化。父母對孩子應該盡量給予鼓勵,減少責罵或要求,讓孩子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另外異位性皮炎寶寶的抵抗力較差,皮膚濕疹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寶寶一旦有感染,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以免癥狀加重。
6、掌握洗澡要領
補充皮膚的水分是各時期異位性皮炎的根本治療法,每天至少補充保濕性產品2~3次,洗澡時讓寶寶以微溫的水(水溫約33~40℃,越熱的水沖刷油份的力量越強),越快洗完越好。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學藥劑和消毒性產品,洗澡后立刻涂抹保濕性強的乳液或乳霜,才能鎖住水分,使水分不至于流失。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冬天較少流汗的話,可以選擇鼠蹊、腋下、手腳等部位清洗即可,另外還要涂抹保濕性高的護膚品。盡可能減少肥皂的使用,不可用毛巾、刷子或海綿搓洗皮膚。
7、寶寶衣物應為全棉材質
衣物的選擇最好是寬松、柔軟的棉質的衣物,甚至連寢具、家具裝飾等都要盡量避免對皮膚刺激的因素,皮膚也不要直接接觸羊毛、尼龍、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纖維。
8、冬季注意皮膚保濕
冬天要注意保濕,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寶寶皮膚涂抹凡士林(凡士林【譯】:凡士林是一種礦物蠟,不會被皮膚吸收,對皮膚有保濕作用,可用來當作護唇膏、護手霜、擦臉或擦身體,是非常好的保濕用品。還具有去除傷疤的效果)或乳霜,長期保養,一直到癥狀好轉。
溫馨提示
這些異位性皮炎寶寶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又受到后天環境(污染、過敏原)的刺激,就會經常發病,雖然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自然好轉,但是及早持續治療,可以增加痊愈的機會,尤其是嬰幼兒期,保護寶寶皮膚舒爽、減少搔癢感,并提供低過敏環境,不但能幫助他早日解脫異位性皮炎的痛苦,同時也可減少父母育兒的煩惱。
【參考文獻:《皮膚止癢問答》《皮膚性病科護理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