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的醫學研究專家介紹蕁麻疹的特點有以下幾種
根據皮膚反復出現來去迅速的風團,劇癢,退后不留痕跡,以及各型蕁麻疹的特點等易于診斷。但應于下列疾病相鑒別。
1、多形紅斑好發于面、手、足、腕部。多形性皮疹可有典型的虹膜狀紅斑,重者有粘膜損害等。
2、色素性蕁麻疹系肥大細胞增生所致。有少年型和成年型2種。多自糼年發病,但成年后發病的也不少。皮疹以軀干為多,初為持續不斷的風團,逐漸演變成黃褐色或灰棕色斑,也可為斑丘疹或結節,輕搔抓或劃痕后,斑上又出現紅色風團為其特征。病理檢查,皮損處真皮內有大量肥大細胞浸潤。
3、蕁麻疹樣血管炎風團持續時間長達24~72小時,伴有發熱、關節痛、血沉增快、低補體血癥。病理檢查為破碎性血管炎改變。伴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時應與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癥鑒別。
許多人不明白究竟麻疹診斷的依據是怎么樣的。還有就是不同型的麻疹診斷的標準有什么不一樣。
由于麻疹疫苗的廣泛采用,近些年來不典型麻疹和輕型麻疹病例較多,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療和防疫工作的及時性。為幫助大家掌握麻疹診斷的知識,衛生部特下發診斷標準(試行)。
1、疑似病例
患者(多為兒童)有發熱、咽紅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及畏光、流淚、結合膜紅腫等急性結膜炎癥狀。發熱4天左右,全身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與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觸史。
2、確診病例
在口腔頰粘膜處見到柯氏斑。咽部或結合膜分泌物中分離到麻疹病毒。1個月內末接種過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體。恢復期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體陰性而恢復期抗體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