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雖是常見的皮膚病,但中西醫在對它的診斷上不僅有各自獨特的方法,且診斷標準也有所不同。
蕁麻疹的西醫診斷標準
1.皮膚突發瘙癢。
2.不規則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繞有紅暈,一般在24小時內消退,消退后不留鱗屑和色素沉著。
3、排除了丘疹性蕁麻疹或多形性紅斑。少數可伴腹痛、腹瀉或伴發支氣管哮喘、喉頭水腫等呼吸系統表現。
4.血常規檢查嗜酸性粒細胞增加,皮膚劃痕癥陽性。
5.病程可呈慢性經過,反復發作。
其中4不是必備條件。另外,根據病程有無超過6周,常劃分為急性、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的中醫診斷標準
隱疹特征為身體瘙癢,搔之出現紅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發無定處,急隱忽現,退后不留痕跡,相當于現代醫學之蕁麻疹。
1.診斷依據
(1)突然發作,皮損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水腫性斑塊,境界清楚。
(2)皮疹時起時落,劇烈瘙癢,發無定處,退后不留痕跡。
(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瀉,或有發熱、關節痛等癥。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甚至引起窒息。
(4)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5)皮疹經過3個月以上不愈或反復間斷發作者為慢性隱疹。
2.證候分類
(1)風熱犯表:風團鮮紅,灼熱劇癢。伴有發熱、惡寒、咽喉腫痛,遇熱則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2)風寒束表:皮疹色白,遇風寒加重,得暖則減,口不渴。舌質淡,舌苔白,脈浮緊。
(3)血虛風燥: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后或夜間加劇。伴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