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為臨床特征,并常可并發肺炎,對患者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如果發現麻疹的癥狀時,還需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斷,及早治療。
一、診斷
1.流行病學
在麻疹流行季節,與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觸史。未患過麻疹,未接種過麻疹疫苗。
2.早期表現
初期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瞼浮腫、怕光流淚,病后2-3天可見口腔粘膜斑。
3.典型麻疹
發熱3-4天后開始出疹,先發于耳后發際,漸次到頭面、頸部,很快彌漫軀干及四肢。皮疹初為玫瑰紅色的斑丘疹,然后逐漸密集變為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一般3-5天出齊。退疹時有麥麩樣脫屑,留有褐色色素沉著,約2-3周完全消失。
4.實驗室檢查
血象
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鼻咽分泌物
可找到多核白細胞;
熒光抗體檢測
檢查鼻咽部粘液中呼吸道上皮細胞內及尿沉渣內的麻疹病毒,數小時即可作出診斷;
病毒分離
用雞胚及組織細胞培養,早期可從患者的血液、眼、鼻及咽分泌物中分離到麻疹病毒。
5.并發癥
部分病例可并發肺炎、喉炎、急性心衰及腦炎等。
二、鑒別診斷
1.風疹
發病年齡以5-15歲多見。上呼吸道炎及全身癥狀較輕,無口腔粘膜疹,皮疹開始出現于面部,后延及軀干及四肢,一天左右出齊。皮疹為淺紅色斑丘疹,散在,可相互融合,2-4天消退,無脫屑及色素沉著。耳后及枕部淋巴結有腫大。本病極易與輕型麻疹相混淆,需借助病原學與血清學方法相鑒別。
2.幼兒急疹
多見于2歲以下嬰兒,突發高熱,偶有驚厥。高熱持續3-5天驟然下降,熱退后出疹為其特征。皮疹先見于軀干、頸面及下肢,一天內出齊。為細小淡紅色斑丘疹,稀疏散在,1-2天內消退,無脫屑及色素沉著,伴有輕度淋巴結腫大,以頸部、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主。
3.藥物疹
在出疹前有用藥物史。皮疹形態不一,大小不等,多伴有明顯搔癢。一般無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停藥后不再發展。白細胞分類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4.猩紅熱
發熱1-2日后全身出現針頭大小紅疹,疹間皮膚充血,一片猩紅,壓之退色,面部充血無疹,伴有楊莓舌,口周圍蒼白圈,疹退可見大片脫皮。白細胞總數升高,分類中性粒細胞占優。
5.腸道病毒感染
柯薩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時常伴發皮疹,多發于夏秋季,出疹前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多數于發熱時出疹,偶見熱退后出疹,皮疹多樣,要為斑疹、斑丘疹、水皰、蕁麻疹及瘀點,出疹無一定順序,疹退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6.奶疹
奶疹多見于嬰幼兒,突然高熱,發熱3-4于后熱退疹出,皮疹為玫瑰紅色斑丘疹,較麻疹細小,發疹無一定順序,1天內布滿全身,2-3天后迅速消退,不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