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高不下。一般來說,心絞痛的臨床癥狀并不是十分的典型,當然也不是十分的明顯,特別是在早期,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嚴重。從而容易對心絞痛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不過,幸而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之下,心絞痛的治療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得了心絞痛的癥狀不用愁,讓權威專家講述關于心絞痛疾病的一些相關常識:
位置:心絞痛的位置位于胸骨中下段即胸廓正中偏下處。疼痛不是表面皮膚痛,而是內部作痛。部分病人,疼痛位置可在胸廓中線與左側乳頭之間。除了這兩個部位外,大都不是心絞痛。
范圍:疼痛的范圍往往是一片,病人通常用—個握緊的拳頭放在胸部中間或稍偏左側表示疼痛范圍。如果問病人什么地方痛,他只用一個指頭來指示疼痛范圍者,往往不是心絞痛。
疼痛放射:心絞痛發生時往往不只是胸部疼痛,還常常放射到頸部前方、喉頭處。病人常常覺得在心絞痛發作時,脖子似乎被別人勒住了。有時疼痛還向左上肢放射。頸后部疼痛通常不是心絞痛放射而來的。
疼痛起始:心絞痛通常緩緩開始,起初疼痛較輕,經數分鐘后達到高峰。如一開始就是劇痛,以后逐漸減輕,往往也不是心絞痛。
疼痛持續時間:心絞痛一般持續3~4分鐘,不超過15分鐘。持續長達數小時或數天的疼痛大都不是心絞痛。疼痛時間太短,像閃電樣或心前區針刺樣痛幾下,往往也不是心絞痛。對于超過15分鐘的疼痛要具體分析,假如平常只痛3~4分鐘,而此次疼痛時間卻長達15分鐘以上,且疼痛特別劇烈,則應警惕是否心梗所致。
疼痛的誘因:心絞痛通常因情緒激動或由體力勞動引起。最近還發現,無上述誘因,在平靜時也會發生冠狀動脈痙攣而引起心絞痛。究竟什么是引起心絞痛的誘因,現在還沒有定論。但是如有明顯誘因,像由體力勞動引起的心絞痛,假如病情穩定,至少在一個時期內,引起心絞痛的勞累程度是差不多的。例如一個人走500米路時發生心絞痛,以后每次走到500米處,就會發生心絞痛。
疼痛的緩解:由體力活動引起的心絞痛患者,在停止活動后,數秒鐘內疼痛消失,這是一個典型的表現。
體位對疼痛的影響:心絞痛發作的病人往往不愿意在發作時平躺,平躺以后,往往使心絞痛加重。因為平躺后,下肢血液回心量增多,心臟負擔加重。因此心絞痛病人,發作時寧愿站著或坐著,不愿躺下。向前俯身引起的胸痛往往不是心絞痛,可能是因為胃或結腸有氣體,向前俯身常使氣體壓迫胃或腸引起上腹部后下胸部疼痛,這種疼痛在打嗝排氣后往往消失。
胸壁壓痛點:心絞痛病人的胸壁上一般沒有壓痛點,有明顯壓痛點的多不是心絞痛。
疼痛與進食的關系:飽餐后常引起心絞痛,往往在進食后半小時內發生。如果進食后數分鐘內疼痛反而消失者,大多不是心絞痛,可能是食管痙攣。
盡管心絞痛有上述特點,但是如果老年人胸部疼痛,最好到醫院請醫生診治,因為有的心絞痛病人疼痛癥狀多不典型,單靠疼痛性質不能確定是不是心絞痛,必須結合相關檢查才能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