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一種對人體危害性較大的血管病變疾病,它的出現給患者的健康及成長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和困擾。所以當患者患上血管瘤時需要盡快去醫院進行診治,就現在而言,以能診斷出肝血管瘤疾病的方法,也是數不勝數了,那么懷疑血管瘤需做那些檢查項目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可以使用B超來做檢查
雖然B超聲檢查的價格非常便宜,而又簡便易行,其普遍率高,又無創傷痛苦,安全可靠,可在短期內反復動態觀察病灶變化,獲得更多的信息,它是CT,MRI所不能及的,肝血管瘤的B超表現多為高回聲,呈低回聲者多有網狀結構,密度均勻,形態規則,界限清晰,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葉狀,內部回聲仍以增強為主可呈管網狀,或出現不規則的結節狀或條塊狀的低回聲區,有時還可出現鈣化高回聲及后方聲影,系血管腔內血栓形成,機化或鈣化所致。
二、用造影超聲來做檢查
懷疑血管瘤需做那些檢查項目?在近幾年來,造影超聲在肝臟占位的鑒別診斷中的作用逐漸被廣大醫生所運用,對影像學表現出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慮選擇性采用肝臟造影超聲檢查,典型的血管瘤超聲造影表現為動脈期于周邊出現結節狀或環狀強化,隨時間延長增范圍逐漸向中心擴展,此擴展過程緩慢,門脈期及延遲期病灶仍處于增強狀態回聲等于或高于周圍肝組織,這種“慢進慢出”的增強特點與螺旋增強CT類似,有報道造影超聲對小肝血管瘤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達100%,87%,94%。
三、運用螺旋增強CT做檢查
螺旋增強CT平掃檢查表現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可為不規則形,CT值約30HU左右,動態CT或螺旋CT多期對比增強掃描多數具體典型表現:在快速注射對比劑后20-30s內,動脈早期病灶邊緣出現結節狀強化,增強密度高于正常肝臟的增強密度;隨著時間的延長,在注射對比劑后0-60s,即進入門靜脈期增強,對比增強灶相互融合,逐漸向病灶中心推進,強度逐漸降低;數分鐘后延遲掃描,整個腫瘤均勻增強,增強密度也繼續下降,可高于或等于周圍正常肝實質的增強密度,整個對比增強過程出現“早出晚歸”的特征,部分海綿狀血管瘤延遲掃描時腫瘤中心可有無強化的不規則低密度區,然而腫瘤周圍部仍然會顯示出這種“早出晚歸”的特征。
四、采用MRI做檢查
MRI檢查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且強度均勻,邊緣清晰,與周圍肝臟反差明顯,被形容為“燈泡征”,這是血管瘤在MRI的特異性表現,MRI動態掃描的增強模式同CT,當CT和MRI的特征性征象已明確診斷時,則不必再行其他價格昂貴或有創檢查,更要避免肝穿刺活檢。
五、其它的檢查
其肝穿活檢的準確率很低,而且可能會導致出血,肝動脈造影為有創檢查,是沒有必要的,就近幾年來出現的全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對于排除代謝活躍的惡性腫瘤是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懷疑血管瘤需做那些檢查項目?以上的這幾種診斷方法,是有助于診斷出肝血管瘤的一些輔助檢查,有了這些輔助檢查方法,那么想要很快的檢查出肝血管瘤疾病,那就是不難的事情了,其診斷出來的結果的準確率,也是可以達到1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