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類癌多無明顯癥狀,多數因有急性闌尾炎臨應表現而在術中發現或術后發現,其預后較其他部位類癌為好。闌尾類癌治療的關鍵往往在于術中發現其存在,探查明確病變范圍,決定手術的選擇。
闌尾類癌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1)闌尾切除手術的適應證:闌尾類癌<1厘米;僅局限于闌尾內;無他處轉移者。
(2)擴大的右半結腸根治性切除術適應證:類癌直徑>2厘米;類癌位于闌尾根部但已侵及盲腸;類癌侵及闌尾系膜、回盲部腸壁;區域淋巴結腫大并證實有轉移。
2.細胞毒性藥物
常用的細胞毒性化療藥物有鏈脲霉素、5-Fu、阿霉素等。聯合方案包括鏈脲霉素+5-Fu、鏈脲霉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主要包括干擾素(IFN)和生長抑素(SST)類似物(奧曲肽)。長效奧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腫瘤相關癥狀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腫瘤標記物濃度,延長患者的無腫瘤進展的生存期。SST類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副作用小。
4.局部治療
大部分神經內分泌瘤肝轉移病灶的血管豐富,使用顆粒樣物質或細胞毒性制劑栓塞肝動脈,能有效延長患者無腫瘤進展的生存期。
5.放療
放射性治療僅適用于腦轉移和骨轉移引起的疼痛的姑息治療。闌尾類癌起源于闌尾內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細胞,與一般癌癥起源于分泌腺體的細胞有所不同。因此,一旦擴散轉移,放化療效果很差,只能靠抑制神經分泌的藥物控制病情。
闌尾類癌轉移器官后需切除,術中發現類癌合并有肝轉移時,應根據原發病灶及肝轉移的情況,考慮一并切除。若術中未發現病變,而術后病理發現闌尾類癌時,年輕病人可根據指征考慮再次手術。年邁體弱者可暫不手術,靜觀其變化,因類癌可隨病人年齡增長而發生退化改變。
溫馨提示:闌尾類癌的預后一般較好。Sandor等回顧性分析了1570例闌尾類癌,局限性腫瘤5年生存率是94%,局部浸潤性為84.6%,遠處轉移的為33.7%。總生存率是85.9%,明顯高于其他部位的類癌。預后與腫瘤良惡性、是否伴有轉移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