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運動障礙表現為從足部開始,漸至下肢,繼而上肢肌力障礙,最后波及頭面部,如腫瘤向兩側生長,可出現雙側肢體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礙,癲癇,顱內壓增高癥狀等。
良性腦膜瘤生長慢,病程長,其出現早期癥狀平均約為2.5年長者可達6年久,一般來講,腫瘤平均年增長體積為3.6%,因腫瘤的膨脹性生長,患者往往以頭痛和癲癇為首發癥狀,依腫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現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老年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癥狀者多見。
腦膜瘤多發生于中年女性,原發于眶內的腦膜瘤發生年齡似較顱內者年輕,發病年齡越小,腫瘤發展越快,多發性腫瘤機會越多,手術后復發率也較高。
原發于眶內的腦膜瘤,因發生部位不同,臨床表現有一定差異,即使發生于視神經鞘的腫瘤,原發于管內或眶內癥狀也不相同,發生于視神經鞘的腫瘤,往往有兩種增長形式,一種形式是瘤細胞增生,并侵犯鞘間隙,軟腦膜和硬腦膜,但硬腦膜不被穿破,表面保持完整,腫瘤向眼球和顱內兩個方向發展,外形呈管狀增粗,另一種形式是腫瘤早期穿破硬腦膜,即沿視神經縱軸發展,圍繞視神經或向一側增長,外形呈梭形或塊狀,腫瘤不斷增大,受到眶壁限制,則形成與眶腔一致的錐形腫塊,發生于骨膜的腫瘤,沿骨膜增長,早期不影響視神經,癥狀和體征同于周圍間隙腫瘤。
視力嚴重減退也是發生較早的癥狀之一,初診患者,視力低于0.1者達50%以上,視力的喪失與腫瘤原發部位有關,發生于視神經管內的,視力減退和視野缺失往往是早期惟一的癥狀,只有少數患者伴有頭痛,較長時間內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誤診為球后視神經炎,沿視神經鞘發展,外形呈管狀的腦膜瘤,因壓迫視神經纖維,發生萎縮,視力喪失也較早,而眼球突出不明顯,只有那些早期穿破視神經硬腦膜,腫瘤向一側發展,或原發于視神經鞘之外的腦膜瘤,晚期才有視力減退,管狀腦膜瘤早期視野收縮,發生于眶尖者,可出現視野內暗點。
眼底改變也是視神經鞘腦膜瘤常見的重要體征,早期發生視盤水腫,經過長期過程后,發展為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視盤邊界不清,色調灰白污穢,且向前輕度隆起,視盤表面往往出現視神經睫狀靜脈,后極部向前扁平隆起及脈絡膜-視網膜皺褶,視神經萎縮后仍向前隆起,是由于長期的水腫,膠質細胞增生的結果,也可能是瘤細胞侵犯。
腦膜瘤質地較硬,發生于視神經鞘的可妨礙視神經的移動而發生眼球運動障礙,影響靜脈回流,引起眼瞼和結膜水腫,中年女性眼瞼慢性水腫,除炎性假瘤,甲狀腺相關眼病和惡性腫瘤之外,還應考慮腦膜瘤,在病程的晚期,或發生于眶前部骨膜的腫瘤,還可捫及硬性腫物,腦膜瘤的癥狀在妊娠期比較顯著,發展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