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神奇的,當你的關節松動或出現其它問題時,你也大可不必太過憂愁以為自己很快就要步入癱瘓的人群大隊中,現在,人工關節置換術就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一例手術的成功,患者的康復,不僅需要醫生護士們的手術技術,也需要患者的術后護理治療。對于人工關節置換術來說,需要做好以下護理。
1、減輕體重:
髖、膝關節承受的力量大部分是人體的重力,所以減輕體重就能減少對關節的壓力。術后要合理安排飲食,保持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減輕對關節的磨損。
2、保持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
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能夠使關節面保持足夠的接觸面積,均勻受力,這樣就不至于使力量過于集中在某些區域,加重磨損。所以在站立時,必須保證腿伸直,走路時要邁開大步,不能蜷著腿走路。
3、增強肌肉力量:
良好的肌力不僅能使患者活動自如,增強運動協調性和姿勢反射靈敏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關節受力,平時要堅持鍛煉患肢肌力。
4、避免大量和高難度活動:
做了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應該減少活動量,尤其是老年患者,通常關節置換2-3個月后能夠不需要扶拐行走,您可以從事大多數日常活動,可以散步,騎車,跳舞,游泳。還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避免長時間行走、站立,避免蹲起動作。另外,爬山,爬樓梯,跑步有損于人工關節,建議不做或少做。您可以扛些重物,但扛太重的東西,尤其是在上下樓或者走坡道時,就不合適了。
5、防治骨質疏松:
前面說過,疏松的骨質不利于假體的固定,支持力也弱,長期會發生假體的松動和下陷,所以要從飲食、藥物和鍛煉三方面防治骨質疏松,延長假體壽命。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關節感染治療:
1、根據細菌培養和敏感實驗,使用有效抗生素。如若需重新行關節置換手術,術前需用6~12周抗生素。
2、手術處理:早期感染者,應毫不猶豫地施行手術,清除感染血腫,清除感染組織,放置沖洗吸引管,持續沖洗吸引。如此處理后,常可消除較淺感染,挽救人工關節。但是感染常累及假體周圍組織,假體保留率不足20%。經上述處理不能控制感染及遲發性感染者,一般都要去除假體和骨水泥。待感染完全消除后,過1年左右再行關節成形術,也可用截骨術改善患者步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