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焦點之一,小編也希望大家都對此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很榮幸可以幫助大家,做一些相關方面的介紹:
縱隔神經源性腫瘤多起源于脊神經和椎旁的交感神經鏈,僅少數起源于迷走神經、膈神經和肺內神經等。縱隔神經源性腫瘤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神經細胞的胚胎發生提出的分類方法最合適、明了[1,3](圖1)。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和節細胞神經瘤三者在各類縱隔神經源性腫瘤中占80%~100%,本組為89.6%。起源于副神經節細胞的腫瘤及惡性神經源性腫瘤較少見。
1.源于神經鞘細胞的腫瘤:神經鞘瘤和神經纖維瘤為
良性,文獻報道以神經鞘瘤多見[3,6,8,9]。本組神經鞘瘤和神經纖維瘤分別為48.8%和27.2%。神經鞘瘤好發于肋間神經和脊神經后根,神經纖維瘤好發于肋間神經和交感神經干。在硬膜內神經根上生長的腫瘤可穿過椎間孔向外擴展,使椎間孔擴大,肋間神經的腫瘤有時伸入椎管,這兩種情況使腫瘤呈啞鈴型。本組啞鈴型神經鞘瘤9例。局灶性惡變的神經鞘瘤、原發惡性神經鞘瘤(惡性許旺氏瘤)和神經纖維肉瘤少見,常侵犯鄰近組織,可發生遠處轉移。
2.源于神經節細胞的腫瘤:節細胞神經瘤為良性腫瘤,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良性縱隔神經源性腫瘤[1,3,7],多發生于交感神經鏈,在椎旁溝中向外突出,生長緩慢,直徑常在5 cm以上。節細胞神經母細胞瘤為惡性腫瘤,少見,其惡性度介于節細胞神經瘤和神經母細胞瘤之間。神經母細胞瘤為高度惡性腫瘤,很少見,好發于嬰幼兒,易侵犯鄰近的胸椎及肋骨,血行轉移以肝和骨多見。
3.源于副神經節細胞的腫瘤:含有嗜鉻細胞的副神經節瘤稱為嗜鉻性副神經節瘤(又稱嗜鉻細胞瘤),無嗜鉻細胞的副神經節瘤常含有化學感受器細胞稱為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又稱化學感受器瘤),分良性和惡性,較罕見。嗜鉻細胞瘤可分泌加壓素等。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在此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