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長智齒是目前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現象,但是了解智齒,知道如何應對的朋友卻為數不多。隨著遭受智齒病痛的朋友越來越多,智齒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實際上,有些時候因為智齒在產生過程中的位置和方向會發生異常,而長不出來。
人類的恒牙列共有三十二顆牙,其中最后萌出的四顆第三大臼齒,位于上下左右牙弓的最后方,因為萌出在智能成長后十六到廿四歲,所以又有智能齒之稱,簡稱智齒。
然而, 由于演化及食物精化,人類的頜骨,因為不再需要強大的咀嚼力而有逐漸變小的趨勢,在這變小的頜骨上如要容納跟以往相同數目及大小的牙齒,則牙跟牙之間往往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于是擁擠,長倒,長彎,或長不出來的情形便發生,這就是阻生。就統計上而言,長不出來的情形最常發生在智齒,所以習慣上常稱這種長不出來的智齒為阻生智齒。
在臨床上看起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有智齒,所以可以自己照鏡子看看由中線算起的上下左右是不是都有第八顆牙? 長的好不好? 正不正? 是不是常常會發炎疼痛? 而且算完之后,不管有沒有第八顆牙,在定期檢查時都應請牙醫師確認一下,如果是天生缺牙時倒還值得慶賀,因為一切沒事,如果不幸發生了長不出來的情形,那只好請牙醫師盡早將它拔除,因為長不出來的智齒位于口腔最后方不易清潔的位置,殘留的食物殘渣容易被細菌所利用來侵害人體。
在平時,細菌造成的慢性感染會使牙齦發炎,容易流血,骨吸收,蛀牙及牙痛,最后因牙周病的牙齒松動或牙髓壞死而拔牙,這時隔壁有用的第二大臼齒往往也會受到波及而造成不等程度的傷害,甚至拔牙,這也是最可惜的地方。在身體疲累虛弱或重病時,細菌引起的急性發炎反應更是厲害,輕者造成智齒周邊紅熱腫脹,疼痛不堪,張口、吞咽、咀嚼困難及淋巴腺腫等等,重者引起大范圍感染腫脹之蜂窩織炎(蜂窩織炎【譯】:指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腐生性細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廣泛性、彌漫性、化膿性炎癥),化膿性腫脹及發燒惡寒等全身性癥狀,如未予以適當處置(抗生素及切開引流手術),甚至會有致命危險。
此外智齒若長不出來,殘余的牙胚有可能會變性而形成口腔腫瘤。空間不足時其牙胚可能會吸收前方第二大臼齒之牙根使強度減低,影響其功能。異位或萌出不全的智齒亦往往會對正常咬合造成干擾,,牽動下頜骨之肌肉必須常常作出異常收縮來避開此一干擾而使得肌肉及關節容易有發炎疼痛之現象。
溫馨提示
很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可能就是智齒到底需不需要拔,我的觀點是不一定每一顆智齒都需要拔,但是當然需要滿足以下的條件,像有些人頜骨發育的非常好,牙齒對合整齊,上下智齒生長的位置和方向正常,空間也夠,還有就是智齒沒有出現蛀牙,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如果滿足以上的條件,那這樣的智齒時不需要拔掉的。
【參考文獻:《牙科臨床問題解答》《牙科診所的醫患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