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氣胸的治療與護理,本期作客我們直播間的是呼吸科主任楊惠文教授,歡迎楊教授!
楊教授:主持人好!網友朋友們好!
主持人:氣胸對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氣胸的病因。
楊教授:目前普遍認為小兒自發性氣胸多為終末小支氣管先天性囊腫破裂導致。年輕人自發性氣胸多為胸膜下肺大皰破裂所致,胸膜下肺大皰的形成,可能與彈力纖維先天性發育不良,或某些非特異性炎癥造成的瘢痕有關,而胸部常規X線檢查常無明顯病變。中老年人自發性氣胸多以肺氣腫肺大皰破裂所致,肺氣腫引起的肺大皰常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并發的阻塞性肺氣腫,亦見于肺廣泛纖維化并代償性肺氣腫患者。大皰的形成是肺泡過度充氣,泡壁破裂融合而形成。
曾有許多人進行過研究,結果為:氣腫性囊泡壁通透性增強學說,對切除的肺囊泡標本進行組織學檢查,發現大多數肺大皰邊緣部有纖維組織細胞發生,它使胸膜的彈性減弱形成肺大皰。胸膜下方的彈性纖維彈性降低學說,因為彈性降低,在胸膜下方形成空泡,從而形成肺囊泡。
主持人:自發性血氣胸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胸外科急癥,病情兇險,及時診斷,如何治療氣胸呢?
楊教授:自發性血氣胸患者的臨床表現在早期以胸痛、呼吸困難為主,不易和一般的氣胸癥狀進行區別。隨著出血量的逐漸增加,可以出現低血容量休克表現,如頭暈、心悸、血壓下降等。由于人體在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時,可以通過增加心輸出量、收縮外周毛細血管、腎臟回吸收增加等機制進行生理代償,患者發病早期休克癥狀并不典型,血紅蛋白水平可以維持在正常范圍,并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實失血量。所以結合病史,觀察患者血壓和血紅蛋白濃度的動態變化,明確診斷后及早行胸腔閉式引流,觀察單位時間內胸腔引流量的變化,才能及時準確地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部分自發性氣胸的患者可同時伴隨胸膜腔內的滲出,在影像學上也表現為液氣胸,但積液量較自發性血氣胸為少,一般小于400ml,胸腔閉式引流之后即可明確鑒別。
對于自發性血氣胸的治療措施包括胸腔穿刺,胸腔閉式引流和手術。胸腔穿刺抽氣抽液需要反復進行,容易造成肋間血管神經及肺組織的損傷,治療周期長,而且難于排凈積血,對于已經凝結的血塊無能為力,現在已不作為首選治療措施。目前公認凡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發性血氣胸患者應采取手術治療:1、患者存在低血容量休克表現,收縮壓小于90mmHg;2、胸腔閉式引流后有胸腔內活動出血表現,胸引量每小時大于100ml;3、胸腔閉式引流后持續漏氣大于7 天;4、胸腔內積血發生機化,纖維板形成,造成限制性通氣障礙。但對于其他患者是否也應積極的采取手術治療存在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充分的胸腔引流、輸血、應用止血藥物,可以避免手術創傷的打擊,為達到充分引流的目的,應使用直徑大于1cm的粗引流管引流積血,同時還應在胸腔上部放置引流氣體的第二根引流管,即雙管法引流。
單純應用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血氣胸,引流管位置的局限性難以同時對胸腔內的積氣和積血達到滿意的引流,留置多根引流管會加重患者的疼痛不適感,同時胸腔內的凝血塊很難通過單純引流徹底清除,一旦發生機化形成纖維板,會造成限制性通氣障礙;對于肺大皰病灶未做處理,長時間漏氣使得胸引管留置時間延長,增加胸腔感染的幾率,未來氣胸復發率高。根據文獻報道,自發性血氣胸患者多為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身體一般狀況良好,無嚴重的伴隨疾病,未來可預計生存周期長,為保證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應積極地早期采取手術治療,在直視下有效止血,減少輸血量,縮短住院周期;徹底清除胸腔內的積血,避免纖維板形成,促使肺組織完全復張,恢復肺功能;同時切除肺大皰病灶,減少氣胸復發的可能。
主持人:氣胸治療的術后護理應該怎么做呢?
楊教授: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檢查各種引流管連接及通暢情況,行心電監護、SaO2監測,根據需要給予相應流量的供氧。患者病情平穩,完全清醒后即改30°斜坡位,并適當延長生命體征檢查的間隔時間。
術后止痛:單純一側鏡下肺大泡結扎術,患者疼痛較輕,而雙側同期手術及行胸膜固定術患者,術后疼痛則較重,患者因怕痛而不敢咳嗽,導致氣管、支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嚴重者可導致肺葉或肺段不張;同時疼痛可使患者潮氣量下降,呼吸頻率降低,并抑制自發呼吸,加重肺泡通氣不足。因此,術后及時有效的止痛對預防肺部并發癥是很重要的。我科采用曲馬多液0、4入5%葡萄糖液1 000ml分2次緩慢靜點止痛法取得了較好的止痛效果。特殊患者可給杜冷丁50mg肌注止痛。
加強肺功能鍛煉,促進肺復張:胸腔鏡術中,術側肺萎縮,如果肺膨脹不良,易造成術后肺不張和低氧血癥。對此除在術前進行正確的呼吸訓練外,術后在充分止痛的基礎上盡早讓患者坐起咳嗽、排痰,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4次,必要時協助醫生行氣管鏡吸痰,確保呼吸道通暢。并指導患者作深呼吸運動,術后第2d即進行吹氣球等呼吸功能鍛煉,以促進肺早日復張。
主持人:時間過得真快,感謝您做客訪談節目,網友們我們下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