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顱內動脈瘤發生率高于以往,腦動脈瘤年輕化的趨勢值得關注。有資料顯示,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病。普通人群顱內動脈瘤發生率約為2.3%,男性略低于女性(約為1:1.3)。90%以上腦動脈瘤分布在腦底動脈環附近。也就是在動脈剛剛從頸部進入大腦的那個地方。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為首發癥狀,約占80%~90%。常在勞累或激動時突然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或部分意識障礙,經腰穿可見腦脊液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動脈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經體征,如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出血,可有同側的動眼神經麻痹(眼瞼下垂、眼球運動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腫,病人短時間內可以死亡。
腦動脈瘤分為五級
腦動脈瘤Ⅰ級
無癥狀,或輕微頭痛及輕度頸強直。
腦動脈瘤Ⅱ級
中度至重度頭痛,頸強直,除有腦神經麻痹外,無其他神經功能缺失。
腦動脈瘤Ⅲ級
嗜睡,意識模糊,或輕微的灶性神經功能缺失。
腦動脈瘤Ⅳ級
木僵,中度至重度偏側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皮質強直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腦動脈瘤Ⅴ級
深昏迷,去皮質強直,瀕死狀態。
若有嚴重的全身疾患,如高血壓,糖尿病,嚴重動脈硬化,慢性肺病及動脈造影上有嚴重血管痙攣,要降一級。
先天性腦動脈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沒有明顯的癥狀和體征,只有極少數病人,因動脈瘤影響到鄰近神經或腦部結構而產生特殊的表現,如巨大型動脈瘤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動脈瘤癥狀和體征大致可分為破裂前先兆癥狀,破裂時出血癥狀,局部定位體征以及顱內壓增高癥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