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腦動脈瘤是一種經常見到的疾病,在生活中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非常嚴重的傷害的,很多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腦動脈瘤的并發癥有哪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腦動脈瘤可能并發那些疾病。
腦動脈瘤可能并發那些疾病
1、腦動脈瘤再破裂是血管內栓塞術的嚴重并發癥,因血壓急劇波動,術中機械刺激,術后抗凝治療凝血機制改變引起的,瘤體的破裂與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 ,病人可突然出現精神緊張,痛苦表情,躁動,劇烈頭痛,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見血性腦脊液,護理病人隨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術后入神經外科ICU仔細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變化,肢體活動情況,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和呼吸改變,對血壓高者控制性降低,將血壓降至16 /1 lKpa左右,對清醒病人,指導其絕對臥床48~72h, 48h內勿劇烈晃動頭部,保持情緒穩定及大便通暢。
2、穿刺部位血腫血腫易發生在術后6h內,原因是動脈血管彈性差,術中肝素過量或凝血機制障礙,術后穿刺側肢體活動頻繁,局部壓迫力度不同等,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瘀紫,病人手術畢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囑病人平臥24h,傷口沙袋壓迫6h,同時穿刺部位側下肢禁屈曲,制動,隨時觀察穿刺點局部滲血,血腫情況,小血腫一般不與處理,幾天后可自行消退,如出血量大,血壓下降,出現大血腫,除壓迫股動脈加壓包扎外, 24h后可熱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靜脈回流,并注意觀察病人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3、下肢血栓栓塞治療中,不同程度的血管內皮受損均可造成下肢動脈血栓的形成,表現為術側下肢皮膚不同程度發紺或下肢疼痛明顯,足背動脈搏動較對側明顯減弱,提示下肢栓塞的可能,術后每15~30min觸摸足背動脈1次,觀察下肢末梢循環情況,如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或消失,皮膚顏色,溫度,痛覺是否正常,術后因患者處于高凝狀態,肢體癱瘓,精神緊張,缺乏適當的活動,一旦造成下肢靜脈血栓,囑病人絕對臥床,抬高患肢,利于靜脈回流,限制肢體活動,遵醫囑給予溶栓,抗凝藥物治療。
4、遲發性過敏反應應用離子造影劑易發生過敏反應,但有的病人應用非離子造影劑仍可發生過敏現象,造影劑進入人體時間長,劑量大時,可發生類似過敏癥狀,輕度的過敏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皮膚搔癢,蕁麻疹等,重者出現休克,呼吸困難,四肢抽搐等,因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熟悉造影劑過敏反應的處理。
腦動脈瘤可能并發那些疾病我們都很清楚了吧,在治療動腦脈瘤這種疾病的時候,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才可以,在發現了腦動脈瘤的癥狀的時候,我們要有積極的治療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才可以,祝患者們身體健康,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