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常表現為劇痛、腫脹,肢體不能活動,肢體出現畸形或反向運動等,當然骨折和脫位最終診斷還是要通過攝片。保持受傷部位靜止不動、止血,若考慮四肢骨折,則可用枝條、木板等作為固定工具,將骨折部位上下相鄰的兩個關節都納入固定范圍;若為脊柱骨折(墜樓)則在搬運過程中始終保持脊柱在同一平面上。
1關節
主要有以下4種改變
①部分患者因骨軟化可引起髖臼和股骨頭向骨盆內凹陷。
?、诠歉傻哪瘸晒前l生障礙可致骨干變細,但由于軟骨鈣化和軟骨內成骨依然正常,而使組成關節的骨端相對粗大。
③部分病人骨骺內有多數鈣化點??赡苡捎谲浌莾瘸晒沁^程中軟骨內鈣質未吸收所致。
?、芗傩约訇P節形成,由于多發骨折,骨折處形成軟骨痂,X線片上看上去很像假關節形成。
2骨骼
早發型與晚發型成骨不全的骨損害表現有所不同。早發型者多表現為全身長骨的多發性骨折,伴骨痂形成和骨骼變形;晚發型者有明顯骨質疏松、多發骨折,長骨彎曲或股骨短而粗呈“手風琴”樣改變。骨干過細或骨干過粗,骨呈囊狀或蜂窩樣改變。長骨皮質缺損毛糙。肋骨變細、下緣不規則或彎曲粗細不一,手指呈花生樣改變。牙槽板吸收。脊椎側凸,椎體變扁,或椎體上、下徑增高,也可表現為小椎體、椎弓根增長。顱骨菲薄,縫骨存在,前后凸出,枕部下垂。四肢長骨的干骺端有多數橫行致密線,干骺端近骺軟骨盤處密度增高而不均勻。MRI和CT檢查可發現遲發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病灶處有增生性骨痂形成,有時酷似骨腫瘤。
以上內容就是專家為您介紹的有關嬰幼兒骨折的診斷方法的詳細內容,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