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可根據放射治療史,干性嗆咳,進行性氣急和胸部X線有炎癥或纖維化改變可作出診斷,但應與肺部腫瘤惡化和轉移性腫瘤相鑒別,以免誤診斷續放射治療;可造成死亡。支氣管粘膜上皮經照射后常引起細胞間變,應與癌腫細胞慎加區別。
一、放射性肺炎的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可有輕度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動脈血氧分壓低于正常。
1、X線檢查表現
多數于停止放射治療1~3個月后出現,肺部始有異常表現。急性期在照射肺野出現片狀或融合成大片、致密的模糊陰影,照射范圍呈毛玻璃樣表現,其間隱約可見網狀陰影,與支氣管肺炎或肺水腫極相似。慢性期產生肺纖維化,呈網狀、條索狀或團塊狀收縮陰影,主要分布于肺門或縱隔兩側及其他放射肺野。由于肺纖維收縮,氣管、心臟移向病側,同側膈膜抬高,正常肺組織產生代償性肺氣腫。發生肺動脈高壓時,表現為右肺下動脈橫徑增厚,肺動脈段突出或右心肥大。常伴胸膜腔積液征,偶見自發性氣胸。
2、肺功能改變
肺放射性肺炎和纖維化都引起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肺順應性減低,伴通氣/血流比例降低和彌散功能減低,導致缺氧。有時胸片尚未發現異常,而肺功能檢查已顯示變化。
二、放射性肺炎的鑒別診斷
急性放射性肺炎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要點是結合病因,病史,臨床表現,多項檢查等綜合判斷。
1、非放射性肺炎
包括肺炎支原體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以及某些抗癌藥物如博來霉素等所致藥物性間質性肺炎等。
2、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若能及時診斷,并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愈。
3、肺部腫瘤
包括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和肺部轉移性腫瘤。
溫馨提示
X線是診斷和隨訪放射性肺炎最主要的工具。最早期的典型表現為肺門區的彌漫性高密度或模糊陰影,其周圍有斑片影和透亮區。病變邊緣較清晰,與照射區范圍一致,偶爾可見支氣管造影征。若病變較輕放射學病變可于數周內完全吸收。病變嚴重者胸膜和心包或橫隔之間可發生粘連。較嚴重的病變若能取得緩解,病變仍有可能在數月內吸收。單側廣泛肺炎可引起縱隔向病變區移位和同側橫隔抬高。通常在發生放射性肺炎的區域可繼發肺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