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胰腺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俗話說胰腺炎是富貴病,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大魚大肉油膩的食物吃多了,就容易引發胰腺炎,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臟器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區差異。在我國半數以上由膽道疾病引起,在西方國家,除膽石癥外,酗酒亦為主要原因。
糖分對于膽囊和胰臟都是最好的營養素。糖分在胃中停滯的時間最短,不會使膽汁和胰液的分泌過多,從而減輕了膽囊和胰臟的負擔。
但是,過量攝取果糖或白糖也可能導致肥胖,促使膽固醇的合成,容易井發糖尿病。因此,水果應適當少吃。應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食物纖維的糧食和薯類為主要糖源。積極地攝取脂溶性維生素長時間地控制脂肪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不足,表現為缺少營養。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維生素劑。但攝取不宜過多,而且要盡量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
1.膽道系統疾病
正常情況下,膽總管和胰管共同開口于Vater壺腹者占80%,匯合后進入十二指腸,這段共同管道長約2~5mm,在此“共同通道”內或Oddis括約肌處有結石、膽道蛔蟲或發生炎癥、水腫或痙攣造成阻塞,膽囊收縮,膽管內壓力超過胰管內壓力時,膽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內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謂“共同管道學說”,50%的急性胰腺炎由此引起,尤其以膽管結石最為常見;若膽石移行過程中損傷膽總管、壺腹部或膽管炎癥引起Oddis括約肌功能障礙,如伴有十二指腸腔內高壓,導致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產生急性胰腺炎;此外,膽道炎癥時,細菌毒素釋放出激肽可通過膽胰間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
2.酒精或藥物
在歐美國家酗酒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國近年也有增加趨勢。酒精能刺激胃竇部G細胞分泌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腸內pH值下降,使胰泌素分泌旺盛,胰腺外泌增加;長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內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時,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腸黏膜使乳頭發生水腫,妨礙胰液排出,其原因符合“阻塞-分泌旺盛學說”。有些藥物和毒物可直接損傷胰腺組織,或促使胰液外分泌亢進,或促進胰腺管上皮細胞增生、腺泡擴張、纖維性變或引起血脂增高,或促進Oddis括約肌痙攣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如硫唑嘌呤、腎上腺皮質激素、四環素、噻嗪類利尿藥、L-天門冬酰胺酶、有機磷殺蟲劑等。
3.感染
很多傳染病可并發急性胰腺炎,癥狀多不明顯,原發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見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傷寒、敗血癥等。蛔蟲進入膽管或胰管,不但可帶入腸液,還可帶入細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炎癥。
4.高脂血癥及高鈣血癥
家族性高脂血癥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機會比正常人明顯升高。高脂血癥時,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細血管擴張,損害血管壁;在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7%合并胰腺炎且病情嚴重,病死率高;25%~45%的病人有胰腺實質鈣化和胰管結石。結石可阻塞胰管,同時鈣離子又能激活胰酶原,可能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5.手術創傷
上腹部手術或外傷可引起胰腺炎。手術后胰腺炎多見于腹部手術,如胰、膽道、胃和十二指腸手術,偶爾見于非腹部手術。其原因可能為術中胰腺損傷、術中污染、Oddis括約肌水腫或功能障礙,術后使用某些藥物,如抗膽堿能、水楊酸制劑、嗎啡、利尿藥等。此外,ERCP也可并發胰腺炎,多發生于選擇性插管困難和反復胰管顯影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ERCP時胰管插管成功率在95%以上,但偶有在胰管顯影后,再行選擇性膽管插管造影時不順利,以致出現多次重復胰管顯影,刺激及損傷胰管開口;或因無菌操作不嚴格,注入感染性物達梗阻胰管的遠端;或注入過量造影劑,甚至引致胰腺腺泡、組織顯影,誘發ERCP后胰腺炎。國外學者認為,反復胰管顯影3次以上,ERCP后胰腺炎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輕者只有血尿淀粉酶升高,重者可出現重癥胰腺炎,導致死亡。
6.其他
(1)血管因素:動脈粥樣硬化及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均可致動脈管腔狹窄,胰腺供血不足。
(2)妊娠后期:婦女易并發膽結石、高脂血癥,增大的子宮可壓迫胰腺,均能致胰液引流障礙、胰管內高壓。
(3)穿透性潰瘍:十二指腸克羅恩病波及胰腺時,可使胰腺腺泡破壞釋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
(4)精神、遺傳、過敏和變態反應、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癥時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5)胰管阻塞,胰管結石、狹窄、腫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內壓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與消化酶滲入間質,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數胰腺分離時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暢,也可能與急性胰腺炎有關。
(6)特發性胰腺炎,原因不明約占8%~25%。
溫馨提示
蘿卜、西瓜汁、番茄汁、雪梨 汁、荸薺汁、綠豆芽汁等,均可飲服。有清熱解毒功效,并富含維生素,適用于禁食后剛允許低脂流質階段的急性胰腺炎病人。
【參考文獻:《胰腺炎最佳保健方案》《胰腺炎及其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