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xiàn)耳聾現(xiàn)象之后常常導致患者原本正常的生活變得混亂不堪,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人們顯得是那樣無助、那樣渺小,這個時候一丁點的聲音對于耳聾患者來說就是希望的開始。孩子從小就患有耳聾那后果更是不堪設想,想要盡快將小兒耳聾治愈的話,那么診斷就是重中之重的一步。
聽力測定是診斷耳聾的主要方法
1、純音聽力計檢查法
聽力測定是診斷耳聾的主要方法
可以根據(jù)純音聽力圖曲線的特征,對小兒耳聾程度與性質進行診斷閾上聽功能測試對耳聾的性質及其病變部位的診斷有參考價值。。傳音性聾者骨導正常,氣導下降,氣導曲線平坦或呈上升型;感音性聾者氣骨導曲線呈一致性下降,呈漸降型或陡降型;混合性聾者兼有上述兩種特點。相關推薦:關于小兒耳聾的基本知識
2、電反應測聽法
耳蝸電圖不僅是客觀的,而且具有嚴格的單側性、可重復性和精確性,故被認為是評價聽覺外周感受器與其神經功能完整性的理想方法,它的缺點是要穿過鼓膜且不能反映由腦干、聽皮層異常引起的小兒耳聾。聽覺腦干反應測聽(ABR)檢查法快速、精確、無創(chuàng)傷、不受麻醉藥、鎮(zhèn)靜藥的影響,對嬰幼兒聽力篩選、鑒別器質性與功能性聾等有實用價值。
感音神經性小兒耳聾患者的耳蝸電圖可以記錄到分離反應、重振反應、寬反應和異常反應等四型。寬反應多見于梅尼埃病及聽神經瘤,異常反應多見于蝸后病變。通常傳導性聾波潛伏期延長,波間期正常;耳蝸性聾波潛伏期延長,波間期縮短或正常;蝸后性聾波潛伏期延長或正常,波間期縮短或延長。
3、音叉試驗
任內氏試驗、韋伯氏試驗、施瓦巴赫氏試驗、蓋來氏試驗,可初步鑒別耳聾為傳音性聾或感音神經性聾,但不能準確地判斷聽力損失的程度并精確鑒別耳聾的性質,亦無法隨訪比較。
4、耳聲發(fā)射
耳聲發(fā)射的應用在當今階段主要還是試探性的。目前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除心理物理方法外,主要是對神經電活動的檢查,對耳蝸機械活動尚無觀察手段,耳聲發(fā)射提供了一個直接了解耳蝸機械活動的窗口,臨床觀察多集中在如何利用各種耳聲發(fā)射的不同參數(shù)為感音神經性聾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信息。
現(xiàn)已基本肯定耳聲發(fā)射來自耳蝸,是耳蝸內機械活動或具體說是外毛細胞活動的結果,是耳蝸主動機制存在的產物,且對傷害因素極為敏感,其檢出可明確代表耳蝸功能近乎完整。因而,一般認為耳聲發(fā)射應有助于感音神經性聾的分析診斷。對可檢出耳聲發(fā)射的感音神經性聾,可以肯定地指出致聾病因存在于蝸后,耳聲發(fā)射的消失則原因較多,應結合其它檢查,視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誘發(fā)性耳聲發(fā)射與病變部位和性質有一定關系,而與純音聽力損失的程度關系不大。
5、聲導抗測聽
正常成人聲反射當純音刺激時,出現(xiàn)在 70~100dBHL,嬰幼兒反射閾比成人高約5dB。靜態(tài)聲順值代表中耳傳音系統(tǒng)的活動度,如純音測聽顯示傳音性聾、聲順值偏高偏低對于鑒別耳硬化癥或聽骨鏈中斷則有一定診斷價值。鼓室導抗圖可客觀性反映鼓室內各種病變的情況,為診斷提供重要參考資料。其分類與解釋與測試方法、探測音的種類、測試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鏡骨肌聲反射的用途較廣,可確定有無響度重振現(xiàn)象、識別蝸后性與非器質性耳聾等,對于發(fā)現(xiàn)中耳病變,聲反射比傳統(tǒng)的純音聽閾檢查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