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指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病癥。小兒便秘常見的是暫時性便秘,多因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或熱病之后、津液耗傷,不能潤便所致。另一種是習慣性便秘,是經常性的排便困難,常為脾胃虛弱所致。極少數便秘是由于腸道畸形等器質性原因引起,臨床癥見小兒便干、硬,排便時哭鬧費力,次數明顯減少,有時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臨床上對小兒便秘的檢查方法主要有:
一、胃腸X線鋇劑造影
便秘指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病癥。小兒便秘常見的是暫時性便秘,多因乳食積滯、燥熱內結,或熱病之后、津液耗傷,不能潤便所致。另一種是習慣性便秘,是經常性的排便困難,常為脾胃虛弱所致。極少數便秘是由于腸道畸形等器質性原因引起,臨床癥見小兒便干、硬,排便時哭鬧費力,次數明顯減少,有時2—3天甚至6~7天排便一次。臨床上對小兒便秘的檢查方法主要有:
一、胃腸X線鋇劑造影
胃腸鋇餐造影即消化道鋇劑造影,是指用硫酸鋇作為造影劑,在 X線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的一種檢查方法。
X線檢查時,由于人體各種器官、組織的密度和厚度不同,所以顯示出黑白的自然層次對比。但在人體的某些部位,尤其是腹部,因為內部好幾種器官、組織的密度大體相似,必須導入對人體無害的造影劑(如醫用硫酸鋇),人為地提高顯示對比度,才能達到理想的檢查效果。這種檢查方法臨床上叫做X線造影檢查。
檢查結果:可根據鋇劑在胃腸道內運行的情況,了解結腸的運動功能狀態,區分張力減退性便秘和痙攣性便秘,并可及時發現器質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腫瘤、結核等。
二、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以檢查大腸部位之病變,腫瘤或潰病,如有需要可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
檢查結果:這幾種檢查可直接了解腸黏膜狀態。由于便秘,糞便的滯留和刺激,結腸黏膜特別是直腸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性改變,表現為充血、水腫、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痙攣性便秘可見到腸管的攣縮性收縮,腸腔變窄。
三、肛管直腸測壓術
肛管直腸測壓術是兒科常用的一種了解直腸肛門功能障礙的技術。
檢查結果:遇有嚴重便秘的患兒可用測壓術確定直腸擴張時的阻力、肛管的靜息緊張度、肛門隨意肌收縮的強度以及病兒對直腸擴張的自我感覺,并可對肛門括約肌反射做出評價。注意必須由有經驗的人員來操作,以免對結果判斷錯誤。根據Karen對慢性便秘患兒的肛門直腸和遠端結腸動力學研究,幾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異常。
四、肌電圖
對盆底肌和肛外括約肌進行肌電圖觀察是評價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
檢查結果:正常人休息時盆底橫紋肌的張力維持緊張狀態。應用體表皮膚電極探測,全部正常小兒排便時肛外括約肌張力下降,而便秘患兒僅42%有恥骨直腸肌或肛外括約肌出現肌電活動下降。
五、X線排糞造影
近年來由于排糞造影(defecography)檢查法的臨床應用,可對肛門括約肌和肛門直腸作靜態及動態觀察,并可快速攝片(每秒~4張),連續觀察排糞動作全過程。
檢查結果:發現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腸套疊、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這些梗阻都是臨床及內鏡檢查難以發現的,實際上不屬于習慣性便秘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