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血管疾病,多見于女性嬰兒,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尤其是好發于頭、頸部,這些部位一般都處于接近表皮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破潰出血,繼而引發感染,使疾病迅速惡化。目前,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那么血管瘤的預防后效果怎么樣呢?
1、影響血管瘤預后的內在因素
影響血管瘤預后的內在因素包括血管瘤的類型、發生部位、生長態勢及發病時間等,其中血管瘤的發病時間決定著血管瘤的面積大小、對周圍正常組織器官的影響,并發癥和后遺癥等情況,是血管瘤預后比較重要的決定因素。血管瘤的出現時間越長、面積越大,對正常組織的危害越大,因此預后也越差;血管瘤的類型和預后也有重大關系,受目前醫療水平的限制,蔓狀血管瘤預后較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差。另外,患者年齡、體重、生活史、營養狀況及全身健康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預后情況。
2、影響血管瘤預后的外在因素
影響血管瘤預后的外在因素包括治療方法的選擇、醫生的選擇、治療時機、護理水平、合并癥、家庭照顧、經濟能力等因素。下列幾點有利于改善血管瘤預后:早期發現并進行積極治療;明確診斷血管瘤的類型;血管瘤的治療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無論是選擇手術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或者其他的治療方法,都能做的堅持到底;相信科學的治療方法并相信主治醫生;治療結束后按要求定期復查。
腦血管瘤在未破裂出血時,一般不易被發現。當腦血管瘤體積很小時,一般不會引起任何癥狀,有些人會反復出現輕微的頭痛。當瘤體增大壓迫周圍腦組織時,就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壓迫癥狀。如壓迫動眼神經時,可導致斜視,眼球活動障礙;壓迫視神經時,可導致視力下降,視神經萎縮,甚至失明;壓迫三叉神經時,可引起前額疼痛;壓迫腦實質運動功能區時,可出現偏癱、癲癇發作等癥狀;壓迫在語言中樞時,會導致失語。如果瘤體體積過大,就會引起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
腦血管瘤破裂時,血液會大量流到血管外,導致嚴重的腦損傷。臨床上會出現嚴重的頭痛、頸部僵直、嚴重的癱瘓、意識不清、昏迷,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最終導致死亡。并且,腦血管瘤在一年內發生再破裂出血的幾率為60%~80%,如果不能及時夾閉血管瘤,很有可能會再次出血,危及生命。
血管瘤的預防后效果怎么樣?特殊部位血管瘤要早發現、早治療。某些發生在口腔、會陰部的血管瘤,不能避免唾液或小便的刺激,因進食、使用尿布或尿不濕等物品的長期刺激,極容易發生破潰出血,因此,要盡早積極的治療,去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