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常見的一種呼吸疾病,是一種比較頑固的慢性支氣管疾病。此病很難通過藥物或者其他的方法進行治愈,只能是做好日常的護理。大部分的哮喘患者在發作前會有過敏的癥狀,如鼻癢、眼睛癢、打噴嚏、流涕、流淚和干咳等這些先兆。
輔助檢查
1、肺功能檢查
哮喘控制水平的患者其肺通氣功能多數在正常范圍。在哮喘發作時,由于呼氣流速受限,表現為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R)、呼出50%與75%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量(MEF50%與MEF75%)以及呼氣峰值流量(PEFR)均減少。可有用力肺活量減少、殘氣量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總量增加,殘氣占肺總量百分比增高。經過治療后可逐漸恢復。支氣管哮喘的診斷>>
肺功能檢查對確診哮喘非常有幫助,是評價疾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評價療效的重要指標。哮喘患者應定期復查肺功能檢查。日常監測PEF有助于評估哮喘控制程度。
2、痰嗜酸粒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計數
可評估與哮喘相關的氣道炎癥。
3、呼出氣NO(FeNO)濃度測定
也可作為哮喘時氣道炎癥的無創性標志物。痰液嗜酸粒細胞和FeNo檢查有助于選擇最佳哮喘治療方案。
4、變應原(即過敏原)檢查
可通過變應原皮試或血清特異性IgE測定證實哮喘患者的變態反應狀態,以幫助了解導致個體哮喘發生和加重的危險因素,也可幫助確定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案。
5、胸部x線檢查
緩解期哮喘多無明顯異常,哮喘發作時可見兩肺透亮度增加,呈過度充氣狀態。如并發呼吸道感染,可見肺紋理增加及炎癥性浸潤陰影。同時要注意肺不張、氣胸或縱隔氣腫等并發癥的存在。
診斷標準
1. 反復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
2. 發作時在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
3. 上述癥狀和體征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
5. 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肺功能試驗陽性:(1)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2)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 ml;(3)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2周)變異率≥20 %。
符合1~4條或4、5條者,可以診斷為哮喘。
溫馨提示:首次發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診斷并接受治療,患者外出時應該隨身攜帶藥物,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可以及時的進行救治。目前對于哮喘的治療沒有確切的療法,所以只能通過藥物控制急性發作,日常也要做好相應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