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過度勞損、坐姿不當、外傷刺激以及潮濕環境等都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因素,多起病隱匿,病程較長,易延誤診斷和治療。我們面對該病,首先要加強健康意識,明白腰椎間盤突出久治不愈的嚴重性,以便能夠更徹底的治愈。
哪些不良因素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脊柱的椎體被軟骨形成的椎間盤分開,每個椎間盤均有堅韌的外層和柔軟的內質。人體運動時錐體相互碰撞,椎間盤起著緩解沖撞作用。如果椎間盤退變,例如在外傷或老化后,椎間盤的內質可能透過外層而膨出或破裂(椎間盤突出),突出的椎間盤可壓迫、刺激,甚至損傷神經根。
腰椎間盤突出最典型的癥狀是腰痛,同時伴有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疼痛多數由腰骶部、臀部向下肢后外側、足背部放射,在做彎腰、咳嗽等動作時加重。臨床上將腰椎間盤突出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綜合征。患者均應臥床休息,睡硬板床。)相鑒別有時非常困難,易延誤診斷和治療。
一般來說,病史的采集對鑒別診斷有很大意義,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損傷史, 而在感染后發生的坐骨神經痛常應考慮為神經根炎性損害, 椎管內腫瘤患者則多起病隱匿,病程較長。若病情進展較快,疼痛夜間加劇且休息后不緩解, 應考慮轉移性腫瘤的可能。
這些患者的坐姿五花八門、各式各樣都有。有的人喜歡翹“二郎腿”,有的人喜歡把臀部坐在椅凳的邊緣上,有的人一面對電腦就貓著腰,這些不當的坐姿都會引起腰椎的力學結構改變,進而導致腰椎間盤蛻變。
現在不少白領青年的腰椎生理曲度都改變了,有的腰椎生理前凸變小,完全消失,甚至變為后凸,左側或右側彎的患者占了90%以上。他們年紀輕輕常常腰酸背疼,給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和白領工作需要長期久坐很有關系。
此外,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缺乏血液供給,修復能量較弱,日常生活中椎間盤受到各方面的擠壓,牽拉和扭轉作用,易使椎間盤髓核、纖維環、軟骨板逐漸老化,導致纖維環易于破裂,而致腰椎間盤突出。
長期震動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長期處于坐位及顛簸狀態時,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過大,可導致椎間盤退變和突出。同時震動亦影響椎間盤營養,對微血管的影響均可加速腰椎間盤突出。
溫馨提示
腰椎間盤突出嚴重者,特別是在急性期臥床的病人,除活動減少外,消化功能也明顯降低,胃腸蠕動較慢,故應注意合理安排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肉及脂肪量較高的食物盡量少吃,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可導致病情加重。應少食多餐。
【參考文獻:《腰痛與椎間盤突出》《特診特治腰椎間盤突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