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又叫腰背部纖維炎、腰背筋膜疼痛綜合征、風濕癥、精神性風濕癥等。多因長期坐姿不正、負荷勞動、急性損傷治療不當等腰部活動失衡后使腰部部分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肌肉、關節囊、滑膜、韌帶、脂肪等軟組織充血水腫、粘連、瘢痕攣縮等引起的長期慢性疼痛。檢查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又稱“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
腰肌勞損屬中醫學“腰痛”、“痹證”范疇,中醫認為,腰痛是由于腰部感受外邪,或外傷,或腎虛而引起氣血運行失調,脈絡絀急,腰府失養所致。
主要病機為“不通則痛”,乃肝腎虧虛,腰府失養,寒濕、濕熱、瘀血等痹阻經絡所致。治療以補肝腎、強筋骨、通經絡為法。《靈樞·官針》篇謂:“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針灸選穴以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主,選腎俞、命門、委中等穴,以疏通太陽之經脈,行氣止痛。《本草綱目》云:“艾葉,能溫中逐冷除濕”。選用溫針灸可溫補腎陽,溫經散寒,活血行滯,可加速組織的血液循環,使得氣血暢通而痛止。用自擬中藥湯劑重在補肝腎,強筋骨,通經絡,再結合患者自身功能鍛煉,以增強腰腹肌力,增加脊柱穩定性。諸法合用,標本兼治,故臨床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