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很有可能會引起其它疾病。我們平時應該要多加的了解一些具體的癥狀,方便我們能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治療,那么,如何判斷患有淺表性胃炎?下面就來具體聽聽小編的介紹。
一、檢查
胃鏡檢查,一般來說淺表性胃炎胃鏡所見為花斑樣潮紅如麻疹患兒的皮膚(或稱紅白相間),在小彎垂直部則為線狀潮紅在縱行皺襞的頂端;其次是黏液分泌增多,附著在黏膜上不易剝脫、脫落后黏膜(黏膜【譯】:口腔、胃、腸等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層薄膜,內有血管和神經,能分泌黏液)表面常發紅或有糜爛,咽下或反流的黏液常含氣泡,而且隨蠕動而流動,不難鑒別;再次是水腫的表現,黏膜蒼白、小凹明顯而且反光強;最后是糜爛,由于腺窩以上的表皮剝脫發生糜爛且常伴出血,又可分為3型:
①丘疹樣隆起中央凹陷被覆暗褐色積血或白苔,周圍潮紅如天花的皮損,多發生在胃竇部皺襞的頂端。
②平坦型幾乎與黏膜水平一致,表面不光滑被覆褐色或白色分泌物。
③凹陷型最常見,低于正常黏膜。表面粗糙或有分泌物甚至出血,范圍或大或小,數毫米至數厘米,形態常不規則。或局限或彌漫。
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
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均可測得。蛋白酶水平高低基本與胃酸平行。但主細胞比壁細胞數量多,所以在病態時,胃酸分泌常常低于蛋白酶原的分泌。
X線鋇餐造影在大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無異常表現。
二、鑒別
本病需和消化性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癥、慢性膽道疾病等加以鑒別。
溫馨提示:如果有胃炎癥狀,患者必須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檢查診斷,針對病因治療,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避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