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礙是導致女性不孕癥的一個主要原因。中醫認為,認為,腎藏精,為生殖之本,它主宰著腦、天癸、沖任、胞宮間的功能調節和控制,腎氣旺盛,腎精充實,氣血調和,任通沖盛,男女適時交合、兩精相搏,胎孕乃成。對于排卵障礙所引起的月經失調,臨床上我們通常歸類為兩大類疾病進行辨證治療,即閉經類和功血(中醫崩漏)類。
1、閉經類(包括月經稀發、月經過少)
根據患者體質和癥狀的不同,臨床一般可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虛痰濕三種證型。具體治療思路為。
一般初診閉經病人
應審其有無月經來潮之勢,若白帶較多,乳房脹,小腹墜脹,脈滑或盆腔B超顯示子宮內膜增厚,可選用瓜蔞根散通經。處方為桂枝、桃仁、蟄蟲、赤白芍、花粉。也可選用通經甘露丸、大黃蟄蟲丸、少腹逐瘀膠囊等中成藥活血通經。
若閉經患者無月經來潮征象或經過活血通經,月經來潮后則按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或腎虛痰濕辨證用藥,調整卵巢功能,促排卵。
偏肝腎陰虛或無明顯征象者
可選用熟地、當歸、白芍、山萸、紫河車、枸杞子、女貞子、川斷、香附、益母草等,也可選用左歸丸等中成藥。
偏腎陽虛者
可選用仙茅、巴戟、肉蓯蓉、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菟絲子、香附、益母草等,也可選用人參養榮丸、安坤贊育丸等中成藥。
體胖腎虛痰濕者
可選用鹿角霜、生黃芪、當歸、白術、枳殼、半夏、昆布、益母草等。此方可消除卵巢周圍痰脂,恢復排卵。也可選用人參歸脾丸等中成藥。
治療閉經,一般為通補交替。閉經患者多無白帶,若治療后白帶增多,乳房及小腹脹為有效,可服用活血通經藥一周。若不來月經仍繼續調補。在月經周期第13~15天時,加丹參、桃仁等活血藥以促排卵。
2、崩漏類(包括月經頻發、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排卵期出血)
以功血(崩漏)為代表的不正常出血,其根本的發病機制仍屬腎虛,肝腎功能調節失常。由于它在臨床是以子宮不規則出血為主要表現,故治療應首先以止血為主。血止之后,再補腎調肝:使月經規則,調整卵巢功能,恢復排卵。
崩漏出血期,我們一般以氣虛、血熱、血瘀三型辨證論治,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氣虛者
用溫陽止血方(自擬方)。處方為鹿含草、黨參、三七粉,可選用天紫紅女金膠囊中成藥口服。
血熱者
以犀角地黃湯加減。處方為犀角可用玳瑁或水牛角代替,玳瑁、生地、丹皮、生白芍、三七粉等。可選用安坤沖劑中成藥口服。
若小量出血不止,久治不愈患者,應考慮血瘀證,以生化湯加減。可選用云南白藥、宮血寧等中成藥口服。
對于出血時間較長者,一般多在辨證基礎上加用黃芩、蚤休、桑葉、黃柏等清熱解毒涼血之品,以防治感染。
血止后,繼以調整月經周期,恢復排卵,方法基本同閉經。療程一般需3~6個月。
黃體功能不健者
表現為經前少量出血,基礎體溫雙相,但高溫期短者,我們一般以調肝補腎法為主,方選定經湯加減。處方為柴胡、當歸、白芍、山萸肉、山藥、紫河車、菟絲子、川斷、制香附、益母草等。此方可促進黃體發育,增進黃體功能。也可以口服加味逍遙散配合強腎片等中成藥口服。
黃體萎縮不全者
表現為經期延長,基礎體溫下降緩慢者,則以活血化瘀法,促進子宮內膜剝脫。也可選用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中成藥口服。
溫馨提示
上述排卵障礙的治療需要長期口服中藥,治療期間囑咐患者監測基礎體溫,及時復診,以便根據基礎體溫情況來調整處方。另外長時間的補腎藥物可能會使個別患者短時間有“上火”的表現,可囑咐患者不必緊張,只要方法得當,一般可自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