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易生病,除了與人體免疫力低下有關外,體內濕氣重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體內濕氣重的人一般是日常飲食油膩并缺乏運動的人,加上冬季的寒冷氣候導致運動量更少,讓體內淤積的濕氣也就更多,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如冬季皮炎。那么,應如何對待冬季皮炎呢?
光靠涂潤膚霜解決不了冬季皮炎
專家指出,臨床上大部分的冬季皮炎患者情況都是輕的,如果皮膚只是干燥,有點小裂隙,并沒有紅疙瘩、流水、起皮疹,一般擦單純的潤膚霜就可以了。建議在洗完澡后,把身上的水擦干 ,趁皮膚還沒有完全干透的時候,擦上潤膚霜。
潤膚霜有減輕癥狀的功效,但要徹底治療,還是需要專業的溫和的軟膏。在這里,專家提醒市民,千萬不要隨便使用激素強度過大的、成分過于復雜的軟膏,一般來說,市面上銷售的還是以激素較強的軟膏為主,這些軟膏涵蓋了殺滅各種真菌的強勁威力,不管是瘙癢癥、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還是慢性濕疹等,都有療效,而且效果明顯,但是對于“小小的”冬季皮炎,未免小題大做。“長時間使用強激素的軟膏,不但會使皮膚變薄,抵抗力下降,嚴重者還有可能誘發毛囊炎。”專家建議,市民宜選擇性質比較溫和、功能比較單一,激素含量較少的軟膏來治療冬季皮炎,如克庭膚就是不錯的選擇。
預防不宜用堿性太強的沐浴液
鑒于洗浴刺激是引發冬季皮炎的風險因素之一,專家特別強調冬季應該減少洗浴次數,正常情況下冬天洗浴每周1-2次即可。此外,水溫以溫暖為宜,切勿貪熱,約32℃~40℃都是比較舒適的,如果本身有皮炎,熱水燙洗或浸泡,還會使病情加重;如果喜歡泡浴或泡溫泉的市民,在這段時間,一定要控制洗浴和浸泡的時間,溫泉水有助殺菌,但也不能浸泡太長時間,以免加大對皮膚的壓力。
冬季洗浴時,不宜用堿性太強的洗滌沐浴品,如果實在改不了每天洗澡的習慣,每次洗浴后擦干皮膚可適當外涂一些保濕潤膚露,以應對干燥天氣給肌膚帶來的健康挑戰。
溫馨提示:
濕敷是外用治療急性冬季皮炎的常用方法。開放式濕敷可蒸發水分,帶走皮膚上的熱量,使原本擴張的皮膚毛細血管逐漸回縮到正常狀態。濕敷藥物應使用等滲溶液,如0.9%氯化鈉溶液、3%硼酸溶液。濕敷紗布可用5~6層消毒紗布,每次根據皮損的外形和大小裁剪、數套輪換使用。一般換下的紗布可清洗、晾干后再用。
【參考文獻:《皮炎 濕疹 蕁麻疹》《治療皮炎100法/家庭保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