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見于1~5歲小兒。北京兒童醫院1964~1977年收治的1180例結腦患兒中,3歲以內者占56.7%而其中約半數(48.5%)為1歲以下嬰兒。以春冬發病較多。麻疹和百日咳常為結腦發病的誘因。頭部外傷、手術及過勞等都可為偶見之誘因。
預防結腦最基本的辦法是防止小兒受到結核感染,有效措施如下:
1、必須做好BCG初種及復種工作經驗證明,有效的BCG接種可防止或減少結腦的發生。
2、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傳染源早期發現成人結核病患者,尤其在和小兒密切接觸的人員中如父母、托兒所的保育員及幼兒園和小學里的教師,做好防癆工作,加強成人結核的管理和治療。
3、提高小鍺機體抵抗力正確的喂養,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堅持計劃免疫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和減少急性傳染病。
4、早期發現及徹底治療小兒原發性結核病早期及徹底治愈小兒原發性結核病,可大減少結腦的發生。
凡臨床癥狀消失,腦脊液正常,療程結束后2年無復發者,可認為治愈,但仍應繼續觀察,直到停止治療后5年。
病情的影響因素
1、原發耐藥菌株感染小兒結腦的原發耐藥已成9為臨床治療上的難題,嚴重影響了結腦的預后,增加了病死率。
2、治療早晚治療越晚病死率越高,979例患兒中,早期病例無死亡,中期患兒病死率3.3%,晚期患兒病死率24.9%。
3、年齡患兒年齡越小,腦膜炎發展越快,越嚴重,因此病死率也越高。同樣嚴重程度,3歲以下嬰細兒較3歲以上者預后為差。
4、病型腦實質受損嚴重者預后差,漿液型病死率為零;腦底腦膜炎型為6.4%;腦膜腦炎型為21.5%,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8.2%。
5、有無合并腦積水這也與病期早晚有關,合并積水患兒比未合并腦積水者病死率遠遠為高,各占20%和3.9%,有些患兒可在治療過程中抗結核藥物尚未完全發揮作用就死于腦疝。
6、初冶或復治復治病例包括復發或惡化者,預后較差。
7、治療方法在劑量不足及方法不當時,預后原應較好的早期、中期患兒病程可變為遷延或慢性,發生蛛網膜下腔廣泛粘連以致病程遷延出現腦積水或脊髓障礙,或病程遷延出現腦積水或脊髓障礙,或病程遷延出現腦血管病變和腦梗塞,造成不可逆病變,導致后遺癥或終至死亡。
復發多發生在療程結束后2年內,也偶可在3~5年內發生。復發大多數為1次,偶可多次。復發病例如能及早發現,立即治療,仍可完全治愈。但有些復發病例療效不如初治病例,效果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