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的檢查項目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1.顱底部攝片、CT及MRI等檢查。
2.腦脊液檢查。
3.胸透、心電圖、超聲波。
4.可分為完全癱瘓和不完全癱瘓。其中,一側上肢或下肢運動功能喪失,稱“單癱”;一側上下肢運動功能喪失,稱“偏癱”;兩下肢運動功能喪失,稱“截癱”;兩側上下肢運動功能喪失,稱“四肢癱”
癱瘓的鑒別診斷
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于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生的下行纖維 ——錐體束受損所產生。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但無肌肉萎縮,呈痙攣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于運動神經核,及其發生的纖維—脊髓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于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沖動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