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脫是因為腰椎之間連接的關節因為某些原因而失去固定及連結的功能。
造成這樣的原因
包括創傷因素
退變性因素,病理性骨折,疲勞骨折或慢性勞損,先天性發育不良。下面為您詳述腰椎滑脫的病因:
創傷因素
急性外傷、后伸性外傷產生急性骨折可導致腰椎滑脫,這種情況多見于搬運重物、舉重、足球、體育訓練、外傷、磨損和撕裂。
退變性因素
由于長時間持續的下腰不穩或應力增加,使相應的小關節磨損,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突變得水平,加之椎間盤退變、椎間不穩、前韌帶松弛,從而逐漸發生滑脫,但峽部仍然保持完整,又稱為假性滑脫,通常發生于 50 歲以后,這種滑脫通常伴有腰椎管狹窄,年輪骨科醫院專家分析說多需要手術治療。
病理性骨折
多由于全身或局部腫瘤或炎癥病變,累及椎弓、峽部、關節突,使椎體后結構穩定性喪失,發生病理性滑脫。
疲勞骨折或慢性勞損
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人體處于站立時,下腰椎負重較大,導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質相對薄弱的峽部,長期反復作用可導致疲勞性骨折及慢性勞損損傷。
先天性發育不良
腰椎在發育時有椎體椎弓骨化中心,每側椎弓有兩個骨化中心,其中一個發育為上關節突和椎弓根,另外一個發育為下關節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兩者之間沒有愈合,則會導致先天性峽部崩裂不連,引起腰椎滑脫。另外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發育異常而產生滑脫,但這種情況下其峽部并無崩裂。
腰椎滑脫多發生于腰椎第四第五節及腰椎第五與薦椎第一節,因為這兩個地方是承受上身運動時負擔最大的關節。腰椎滑脫的早期是以腰酸背痛表現,這樣的癥狀主因是由于滑脫處關節的不穩定,造成腰部肌肉的過度負擔。這樣的癥狀在經過適當的休息與復健可獲改善,不過卻會一再復發.當此處的關節一再的在不穩定下負重會造成骨刺的增生,當骨刺增生到一定程度后便會造成神經壓迫,而引發走路不適,腿部酸麻無力的情形。
這樣的疾病可選擇內科治療,復健或手術。不過,癥狀嚴重的病人多半需要手術的治療。由于病患的主要病因是在于腰椎關節的不穩,所以必需藉由外科手術于以鋼釘內固定加上自體骨移植來解決。然而這樣的手術必須在專門的脊椎外科或神經外科醫師的經驗下來進行,以盡量避免造成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