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屬于過敏性疾病,臨床上常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征診斷不難。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一、奶癬的診斷依據
(一).奶癬多發于出生后1~3個月的嬰兒。
(二)好發于顏面,尤以雙頰或額部多見,也可發于頸、肩胛、軀干及四肢。
(三)皮損為紅斑、丘疹、丘皰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爛、滲液或黃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淺紅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許糠秕樣鱗屑。
(四)自覺劇癢,患兒常搔抓、煩躁哭鬧。
二、奶癬需與麻疹相鑒別
(一)麻疹的臨床特點
1.潛伏期末
有低熱。
2.前驅期
主要癥狀有發熱及上呼吸道癥狀。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等,并會日漸加重。幼兒常有嘔吐、腹瀉。
在軟腭、硬腭弓可出現一過性紅色細小內疹。起病第2~3日出現麻疹粘膜斑,即在口腔雙側近臼齒頰粘膜或下唇內側、牙齦粘膜及上顎處出現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之后粘膜斑增多并融合,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內消失。
3.出疹期
全身癥狀及上呼吸道癥狀加劇。并在耳后發際出現皮疹,之后快速擴張到面頸部,一日內可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約2~3日內遍及手心、足底,此時頭面部皮疹已可開始隱退。皮疹約2~3mm大小,初呈淡紅色,散在,后漸密集呈鮮紅色,進而轉為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
4.恢復期
皮疹按出疹順序退去,但2~3周內原處仍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麩樣脫屑。全身中毒癥狀同時減輕。
(二)奶癬的臨床特點
癥狀輕的表現為淺紅斑片,有少量脫屑;嚴重的發展為紅斑長有水皰,甚至糜爛、滲出、浸淫成片,并會不斷擴散蔓延。過多摩擦、搔抓、洗燙,加重糜爛、滲出。皮膚破損容易繼發感染,周圍淋巴結腫大,并伴有全身的癥狀,如:發熱,胃口差,大便干結,小便赤黃。發病時常會有陣發性劇烈的瘙癢,遇暖更嚴重。并且該病容易復發。
先發于面部,常開始于兩頰,多以對稱分布,漸侵至整個頭面部,如額部、眉間、頭皮等地方。嚴重者可擴散頸部、肩胛部、甚至四肢、全身。
自覺陣發性劇癢,遇暖尤甚,以致患兒常將頭面部在枕上或母親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煩躁,哭鬧不安,常影響健康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