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一種疾病,這種皮膚病不但小時候會患上,而且長大以后也是不能避免發(fā)生的。濕疹發(fā)生后對皮膚是有危害的,很多時候會發(fā)生在我們的臉上和背部,但是也不是說其它部位不會發(fā)病。專家表示,濕疹只有在發(fā)作的時候,大家才會去關注,而且很多人容易將濕疹與其他皮膚疾病相混淆,所以我們在發(fā)生濕疹疾病的時候做好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診斷濕疹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診斷濕疹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檢查:人體內的多項功能水平都可以通過血液表現,人體血液中各項指標可以直接體現濕疹患者的免疫水平以及病態(tài)程度。白細胞在濕疹發(fā)病過程中隨之會減少。
2、細胞學檢查皰底涂片:皰底涂片可見有巨皮膚表層細胞
3、過敏源檢查:濕疹是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主要是過敏引起的,如果沒有明確致敏物質的話,治療是沒有意義的。那么濕疹治療就需要做過敏源檢查。檢查并不復雜,抽血檢查即可。檢測過敏源對于濕疹的徹底治療是非常關鍵的。
4、組織病理學檢查:急性濕疹表現為表皮內海綿形成,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少數為中性和嗜酸性粒細胞;慢性濕疹表現為角化過度或角化不全,棘層肥厚明顯,真皮淺層毛細血管壁增厚,膠原纖維變粗。
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fā)疹的多形性,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fā)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征診斷不難。急性濕疹需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慢性濕疹需與神經性皮炎相鑒別。手足濕疹、汗皰疹易與手足癬相混淆。后者常單側起病,進展緩慢.可有小皰和干燥脫屑,當蔓延至手、足背出現邊緣清楚的損害時有很大診斷價值,真菌檢查陽性時可以確診。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可能增加。
診斷濕疹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專家解釋說,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它的分類有很多,這種疾病最好早日確定病情癥狀,然后再根據診斷的情況,根據不同的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患者可以根據濕疹造成的皮膚炎癥的表現不同,臨床上有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之分。根據發(fā)病部位的多少,有廣泛發(fā)生于全身多處,且對稱分布的泛發(fā)性濕疹和局限于某一部位的局限性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