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原因是相當復雜的,其心理因素對心臟病的產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誘發心臟病的心理因素具體是什么?下面就由我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誘發心臟病的心理因素具體是什么?專家介紹,長期的反復的消極情緒,在心臟病的發生中是占有重要的地位的。有的學者做過動物的實驗,在白鼠腦中的情緒中樞部位埋入一個電極,刺激腦細胞就引起防御性反應,白鼠躲到角落里,縮成一團。這樣連續刺激3—4小時后,小鼠的機體就發生明顯的失調:血壓升高,心率、呼吸頻率改變。有的動物在類似的條件下,還會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或血管梗塞。
由此可見,緊張的情緒刺激,如果由暫時的變為長期,就會使我們的機體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比如心律不齊,最后就會導致我們患上高血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如果想要保證一個好的身體狀況,預防心臟病,我們就一定要隨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