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作為一種疾病,常見的四種表現是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有時候這些癥狀和體征的表現非常輕微,或者說人們不容易發現而聯想到自己已經患上腎炎這種疾病。首先說水腫,腎炎的水腫一般是眼瞼水腫,以清晨起床后最為常見。但正常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清晨起床后也會出現眼瞼水腫,起來活動后就會消退。這樣的日常生活經驗很容易使患者及其家屬警惕性降低。所以慢性腎炎患者要注意與其他疾病的區別,及時的發現慢性腎炎的癥狀,及時的診斷治療。
1、慢性腎炎與狼瘡性腎炎的鑒別
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表現與腎臟組織學改變均與慢性腎炎相似。但系統性紅斑狼瘡在女性多見,且為一全身系統性疾病,可伴有發熱、皮疹、關節炎等多系統受損表現。血細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還可查到狼瘡細胞,抗核抗體陽性,血清補體水平下降。腎臟組織學檢查可見免疫復合物廣泛沉著于腎小球的各部位。免疫熒光檢查常呈“滿堂亮”表現。
2、慢性腎炎與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鑒別
血壓持續增加的慢性腎炎應與原發性高血壓伴腎損害鑒別,后者發病年齡常在40歲以后,高血壓出現在尿改變之前,尿蛋白常不嚴重而腎小管功能損害較明顯。心、腦血管及視網膜血管硬化性改變常較明顯。有的慢性腎炎患者具有頑固性高血壓,一般血壓越高,持續時間越久,則病情越嚴重,預后亦不佳。而惡性高血壓病多見于患有高血壓病的中年人,常在短期內引起腎功能不全,故易與慢性腎炎并發高血壓者相混淆。惡性高血壓病的血壓比慢性腎炎為高,常在29/17kP(200/130mmHg)或更高。但起病初期尿改變多不明顯,尿蛋白量較少,無低蛋白血癥,亦無明顯水腫。因為惡性高血壓病時的小動脈硬化壞死是全身性的,故常見視網膜小動脈高度縮窄,硬化伴有出血和滲血,視乳頭水腫,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也較明顯,這些均可作鑒的依據。
3、慢性腎炎與慢性腎盂腎炎的鑒別
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可類似慢性腎炎,但詳細詢問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女性),尿中白細胞較多,可有白細胞管型,尿細菌培養陽性,靜脈腎盂造影和核腎圖檢查有二側腎臟損害程度不等的表現。這些都有利于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
4、慢性腎炎與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慢性腎炎與原發性腎小球腎病在臨床表現上可十分相似,但慢性腎炎多見于青壯年,常有血尿,出現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尿蛋白的選擇性差。而原發性腎小球腎病多見于兒童,無血尿、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等表現,尿蛋白選擇性良好。對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原發性腎小球腎病患者非常敏感,而慢性腎炎患者效果較差。最后,腎活檢可幫助診斷。
5、慢性腎炎與結締組織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膠原性疾病中腎臟損害的發生率很高,其臨床表現可與慢性腎炎相似,但此類疾病大都同時伴有全身和其他系統癥狀,如發熱、皮疹、關節痛、肝脾腫大,化驗時可以發現特征性指標異常(如狼瘡性腎炎血液化驗可見抗核抗體陽性)。
6、慢性腎炎與惡性高血壓病
惡性高血壓病多見于患有高血壓病的中年人,常在短期內會引起腎功能不全,故易與慢性腎炎并發高血壓者相混淆。惡性高血壓病的血壓比慢性腎炎為高,常在29/17kPa(200/130mmHg)或更高。但起病初期尿改變大多不明顯,尿蛋白量少,無低蛋白血癥,無明顯水腫。因為惡性高血壓病時的小動脈硬化壞死是全身性的,故常見視網膜小動脈高度縮窄,硬化,并常伴有出血和滲血,視乳頭水腫,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也較明顯,這些均可做為鑒別診斷的依據。若慢性腎炎并發高血壓而演變為惡性高血壓者,則是有長期慢性腎炎病史的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出現血壓明顯升高,腎功能迅速惡化,并出現視網膜出血、視乳頭水腫,甚則出現高血壓腦病等癥狀。
溫馨提示:對于腎炎患者,合理飲食很關鍵。合理膳食是指各種食物經過均衡搭配,滿足人體對各種物質的需求。日常飲食應該相對清淡一點,對于高蛋白食物,避免一次吃太多,加重身體的負擔。同時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對于一些食物由于易變質,變質易產生一些有毒物或是有害細菌,當攝入這些變化食物后也有可能導致慢性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