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是常見的腎臟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腎小球腎炎患者的主要癥狀就是血尿、水腫,特別是早晨起來癥狀明顯,出現全身水腫、腹脹等現象,部分患者伴有血壓升高。腎小球腎炎的癥狀比較復雜,很容易與其他相關疾病混淆,比如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孟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急性腎炎等。具體如何與這些疾病相鑒別呢?
1、原發性高血壓繼發腎損害
腎炎多發生在青壯年;而高血壓繼發腎損害發生較晚。病史對鑒別非常重要。是高血壓在先,還是蛋白尿在先,對鑒別診斷起主要作用。故臨床上發現高血壓患者,應常規作尿檢查,必要時作腎功能檢查。高血壓繼發腎臟損害者,尿蛋白量較少,一般<1~1.5g/d,罕見有持續性血尿和紅細胞管型,腎小管功能損害一般早于腎小球。腎穿刺常有助鑒別,有人發現臨床上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中20%經腎穿刺確診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2、慢性腎孟腎炎
慢性腎盂腎炎晚期,可有較大量的蛋白尿和高血壓,有時與慢性腎炎很難鑒別。慢性腎盂腎炎多見于女性病人。詳細詢問常有尿路感染的病史。多次尿沉渣鏡檢和尿細菌培養,對有活動性感染的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是必要的。慢性腎盂腎炎患者,腎功能的損害多以腎小管損害為主,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腎性骨病,而氮質血癥和尿毒癥較輕,且進展很慢。靜脈腎盂造影和核素檢查(腎圖及腎掃描等)如發現二側腎臟損害不對稱,則更有助于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
3、紅斑狼瘡性腎炎
狼瘡腎炎的臨床表現與腎臟組織學改變均可與慢性腎炎相似。但紅斑狼瘡在女性好發,且為一系統性疾病,可伴有發熱、皮疹、關節炎等多系統受損表現。血細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可查到狼瘡細胞,抗核抗體陽性,血清補體水平下降。腎臟組織學檢查可見免疫復合物廣泛沉著于腎小球的各部位。免疫熒光檢查常呈“滿堂亮”表現。
4、急性腎炎
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應與急性腎炎相鑒別。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多見于成人,多于感染后2~3天內出現臨床癥狀,可有腎炎史或曾有較明顯血尿、水腫、高血壓等癥狀,病情多遷延,且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貧血、腎功能不全等表現。急性腎炎往往有前驅感染,1~3周以后才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癥狀,血中補體C3降低(8周內恢復),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可作鑒別。
5、遺傳性腎炎
常為青少年起病,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同時有眼、耳、腎異常。
6、無癥狀性血尿或蛋白尿
臨床上輕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應與無癥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相鑒別,后者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詛。但某些無癥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可以轉化為慢性腎小球腎炎。鑒別有困難者可以進行腎活檢。
7、感染后急性腎小球腎炎
與感染后急性腎小球腎炎不同之處在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多在短期內(數日)病情急驟惡化,血清補體C3一般無動態變化;此外,二者的轉歸不同,急性腎小球腎炎1~2月多可自愈。
溫馨提示:腎小球腎炎患者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腎臟的狀況,牢記醫生的叮囑,嚴格遵照專科醫生的指導選擇和服用藥物,切忌有病亂投醫,迷信偏方,尤其在病理類型未確定的情況下,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