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二尖瓣質地柔軟,瓣口面積約4~6cm2。當瓣口面積減小為1.5~2.0cm2時為輕度狹窄。1.0~1.5cm2時為中度狹窄。<1.0cm2時為重度狹窄。二尖瓣狹窄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是舒張期血流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時受限,使得左心房壓力異常增高,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壓力階差增加,以保持正常的心排血量。
左心房壓力的升高可引起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的升高,繼而擴張和淤血。此時患者休息時可無明顯癥狀,但在體力活動時,因血流增快,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進一步升高,即刻出現困難,咳嗽,紫紺,甚至急性肺水腫。
肺循環血容量長期超負荷,可導致肺動脈壓力上升。長期肺動脈高壓,使肺小動脈痙攣而硬化,并引起右心室肥厚和擴張,繼而可發生右心室衰竭。此時肺動脈壓力有所降低,肺循環血流量有所減少,肺瘀血得以緩解。
單純二尖瓣狹窄時,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和容積正常。多數二尖瓣狹窄患者運動左心室射血分數升高,收縮末期容積減低。約有四分的二尖瓣狹窄嚴重者出現左心室功能障礙,表現為射血分數和其它收縮功能指數的降低,這可能是慢性前負荷減小的結果。
多數二尖瓣狹窄的患者靜息心排血量在正常范圍,運動時心排血量的增加低于正常。少數嚴重狹窄者靜息心排血量低于正常,運動時心排血量不增加反而降低,其主要原因除了二尖瓣狹窄外,還有左右心室功能均已受損。此外,由于左心房擴大,難于維持正常的心電活動,故常發生心房顫動。心室率快的快速心房顫動可使肺毛細血管壓力上升,易加重肺淤血或誘發肺水腫。
二尖瓣狹窄是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其中40%患者為單純性二尖瓣狹窄。由于反復發生的風濕熱,早期二尖瓣以瓣膜交界處及其基底部水腫,炎癥及贅生物(滲出物)形成為主,后期在愈合過程中由于纖維蛋白的沉積和纖維性變,逐漸形成前后瓣葉交界處粘連、融合,瓣膜增厚、粗糙、硬化、鈣化,以及腱索縮短和相互粘連,限制瓣膜活動能力和開放,致瓣口狹窄。罕見其他病因包括老年性二尖瓣環或環下鈣化、先天性狹窄及結締組織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