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竇道瘺管,俗稱“耳倉”,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疾患。常有家族史,病因是由于胚胎期間,第一、二鰓弓上各出現的三個耳丘互相融合不全。患者多為竇道,少見瘺管。瘺管多屬盲管,深淺長短不一。竇道的盲端以薄弱的纖維組織帶與耳廓軟骨或外耳道軟骨或骨壁相連,有時深及腮腺筋膜,或與鼓室或咽部相通而成瘺管。竇道和瘺管通常出現在耳屏前方或接近耳輪腳的部位,可為一側或雙側同時存在。
對先天性耳前竇道瘺管診斷明確的患者應該盡量早點進行手術,以防感染轉為慢性,從而難以控制。
患者會自覺發熱和局部疼痛,急性期過后進入慢性期,于是反復發作,久治不愈。所以及時手術治療很重要。
根據局部病變或瘢痕情況,在瘺管周圍作梭形切口,須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手術治療應完整的切除,如有殘留極易復發,手術選擇于炎癥完全消退的靜止期進行。注意切除復發區域的皮下組織或可疑組織,以保證手術切除的徹底性。自切口上方首先分離暴露顳肌筋膜,沿正常組織向遠端分離,至耳輪軟骨時緊貼軟骨膜向下分離,有困難時可切開軟骨膜或切除部分軟骨進行分離。如就診時正處于感染期,則應先行抗感染治療,等炎癥控制后再行手術切除。
術后要定期復查,檢查有無復發,若有復發須待局部炎癥減輕后再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