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變并非惟一導致癡呆的病因,有研究發現,許多病人同時存在神經變性相關的癡呆病變,只是臨床表現不明顯,處于亞臨床階段,一旦發生腦血管病事件,可較迅速出現癡呆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病理呈混合性癡呆表現。
血管性癡呆的癥狀
主要包括
早期癥狀、局限性神經系統的癥狀及體征,以及癡呆癥狀。
一、早期癥狀
潛伏期較長,一般不易被早期發現也不被重視。可分為兩種障礙:
(1)腦衰弱綜合征
據 ICD-10的分類,稱為器質性情緒不穩定(衰弱)障礙(ICD-10,1992)。
此種精神障礙可作為最早期的癥狀出現,發生在腦動脈硬化的無癥狀期,常伴情感脆弱、焦慮不安和抑郁情緒。往往被誤診為神經衰弱。持續時間較長,甚至長達數年之久。在TIA發作之后,癥狀會逐漸加重,此時期仍無明顯的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腦衰弱綜合征也可以在腦卒中發作的康復階段,較長期的,時輕時重的存在于腦血管病的全病程中。
(2)輕度認知障礙
目前對此障礙尚有爭議。可以認為此種癥狀發生在腦動脈硬化癥的早期階段,認知障礙并未達到癡呆的嚴重程度。隨著腦動脈硬化癥狀的好轉(側支循環的建立等原因),癥狀也隨之明顯好轉。
二、局限性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
此癥狀及體征為腦血管病繼發的或后遺的腦損害神經癥狀及體征。由于腦血管受損的部位不同,可出現不同的神經癥狀及體征。一般來說,位于左大腦半球皮質的病變,可能有失語、失用、失讀、失寫、失算等癥狀;位于右大腦半球的皮質病變,可能有視空間障礙;位于皮質下神經核團及傳導束的病變,可能出現相應的運動、感覺及錐體外系障礙,也可以出現強制性哭笑、假性延髓性麻痹癥狀,也有時伴有幻覺、自語、緘默或木僵等精神病性癥狀。大腦后動脈供血區發生障礙時,可產生同側偏盲、空間失認及自知力缺乏等(童啟進,1998)。
Binswanger型腦病時,不僅常有假性延髓性麻痹、動作遲緩、共濟失調、言語不清、伴抽搐及強制性哭笑等,還可有輕度錐體束征、錐體外系征或小腦癥等。
大面積腦梗死性癡呆多急性發病,病情嚴重,即便搶救存活者,大多數后遺嚴重的神經癥狀及體征,如臥床不起、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癡呆癥狀也較為嚴重。
三、癡呆
1、近記憶障礙(早期)
VD癡呆的早期核心癥狀是記憶障礙,其中以識記障礙,近記憶障礙為主;晚期出現遠記憶障礙。
2、精神障礙
在癡呆的進展過程中,一部分病人可產生精神病性癥狀,如偏執癥狀、被害妄想、關系妄想以及疑病妄想等。在記憶障礙的基礎上,還可以產生被偷竊妄想、貧窮妄想等。有的病人產生嫉妒妄想,性欲的復蘇也不少見。在妄想的支配下產生相應的意志及行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