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明近些年神經元損傷已經成為困擾人們健康的問題,當患者發現自己有神經元損傷的初期癥狀的時候,要積極地選擇進行診斷和檢查,常規的檢查和診斷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神經元損傷的初期診斷與鑒別知識。
診斷更多依賴于臨床表現及神經電生理檢查。檢驗項目如血清磷、鈣、甲狀腺激素、免疫學指標、重金屬含量和尿特殊蛋白檢查主要用于排除引起類似ALS(ALS【譯】:全稱叫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脖)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抗體等檢驗項目反映了免疫機制參與部分ALS的發病,對其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一般檢驗項目】
1.免疫球蛋白
(1)檢測方法:激光散射比濁法、放射免疫法。
(2)標本:血清、腦脊液。
(3)參考范圍:血清IgG(1.440±0.248)g/L
腦脊液 15歲~20歲(35±20)mg/L
21歲~40歲(42±14)mg/L
41歲~60歲(42±10)mg/L
61歲~87歲(58±16)mg/L
清蛋白商值<9
IgG指數<0.6
(4)臨床診斷價值及評價:腦脊液(CSF)中IgG水平與血腦屏障通透性有關。臨床上一般以清蛋白(Alb)商值反映血腦屏障的功能,以IgG指數反映中樞神經系統鞘內合成IgG能力。清蛋白商值<9時,表示血腦屏障無明顯損傷;9~14為輕度損傷;14~33為中度損傷;33~100為重度損傷;>100為完全破裂。正常人lgG指數<0.6,若>0.6則意味著鞘內合成IgG增高,多見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格林巴利綜合征、多發性硬化、部分腦血管意外等。部分MND病例的血清及腦脊液中IgG升高,同時伴有異型球蛋白血癥。部分ALS的CSF總蛋白升高、出現寡克隆帶,蛋白水平與生存月數無相關,也與ALS發病年齡無關。但也有研究認為上述變化與ALS無關。
(5)方法學評價和問題
1)血漿IgG含量達g/L水平,可采用免疫單向擴散、免疫比濁測定等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免疫比濁法中的激光散射比濁法;而腦脊液、尿液等體液中IgG含量僅為mG/L水平,應采用比較靈敏的免疫學標記技術如RIA。
2)標準曲線問題:每次均應制作新的校準曲線,并利用數據處理軟件擬合最佳校準曲線。
3)腦脊液IgG含量測定問題:應測定血液和腦脊液中IgG和Alb值,并計算清蛋白商值和IgG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清蛋白商值=CSF中IgG/血清Alb×1000
IgG指數=(CSF中IgG/血清中IgG)÷(CSF中Alb/血清中Alb)
2.腦脊液常規
(1)外觀:清亮。
(2)細胞計數: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
(3)腦脊液生化檢查:ALS的血生化檢驗如肝、腎功能及肌酸激酶在正常范圍,但病情發展迅速者CK可升高50%。某些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異常蛋白血癥伴有ALS綜合征時可進行血清磷、鈣、甲狀腺功能和免疫學等指標檢測。其他如蛋白定量檢查與寡克隆區帶檢測對ALS的確診缺乏特異性。
溫馨提示:檢查需要得到很好的配合,推薦大家在清晨空腹進行相關的檢查,這樣才能保證各項指標保持自然狀態,幫助醫生們更好的判斷。
【參考文獻:《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與治療:神經系統疑難病特色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