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高不下。一般來說,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癥狀并不是十分的典型,當然也不是十分的明顯,特別是在早期,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嚴重。從而容易對深靜脈血栓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不過,幸而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之下,深靜脈血栓的治療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得了深靜脈血栓的癥狀不用愁,讓權威專家講述關于深靜脈血栓的一些相關常識:
(一)臨床檢查
1.患肢周徑變化
于髕骨上15cm及髕骨下10cm處測量患肢周徑,并與健側作對比。通常左下肢較右下肢粗1~2cm屬正常范圍。中央型及混合型靜脈血栓急性期較健側粗3~8cm。患肢周徑變化可作為臨床觀察療效的一個指標。
2.霍曼征
病人平臥,下肢伸直,檢查者握住病人足背用力使踝關節背曲,病人如感到小腿后方緊張性疼痛,即為陽性。小腿靜脈叢血栓及混合型血栓可出現此體征。
3.尼霍夫征
病人平臥,下肢屈膝放松,檢查者用手擠壓小腿腓腸肌,如有明顯的飽滿緊韌感和壓痛時,為陽性,臨床意義與霍曼征相同。
(二)特殊檢查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癥狀體征對診斷有重要的提示價值,但特異性和敏感性均不足50%,因此診斷必須依靠客觀檢查技術。
1.體積描計法
臨床常用的有電阻抗體積描計法和應變容積描計法。前者特別有助于排除深靜脈血栓形成,但有許多因素影響診斷的準確性,如腓腸肌靜脈叢充盈不足、疼痛、低血壓等。
后者對診斷腘靜脈及近側主干靜脈血栓的準確率較高,對血栓的定位能力較差。體積描計法不能檢出遠端及有側支循環的近端靜脈血栓,對非阻塞性或某些部位(如股深靜脈)的血栓也無能為力,更不能鑒別靜脈外壓迫所致血栓。此種方法目前逐漸被其他無創性檢查所替代。
2.靜脈造影
靜脈造影是診斷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標準診斷方法,其結果最可靠,準確率最高。順行靜脈造影不僅可以判斷有無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圍、形態和側支循環,而且常被用來鑒定其他方法的診斷價值。本項技術的缺點是不能滿意顯示遠端靜脈、股深靜脈及盆腔靜脈;不能進行動態掃描;禁用于孕婦、碘過敏和腎功能不全的病人。
3.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彩超診斷標準:①探頭加壓后,管腔不被壓癟,這是最可靠的征象,可以作為診斷血栓的獨立標準。②靜脈腔內有實性回聲。③靜脈完全阻塞時,脈沖和彩色多普勒不能探及血流信號;擠壓遠側肢體,血流不增加。④靜脈部分阻塞時,可探及血流信號,但頻譜異常,不隨呼吸運動變化,為連續性血流頻譜。小的側支靜脈和血栓后再通也可見到這種血流頻譜。⑤深靜脈血栓慢性期,由于血管纖維化,聲像圖難以顯示靜脈結構,彩色多普勒也不能顯示血流信號,僅能顯示側支靜脈。該方法是迄今為止最理想的非侵入性客觀檢查技術,診斷的敏感性為92% ~95%,特異性為97% ~100%,是深靜脈血栓病人的首選檢查方法。
4.放射性核素及化驗檢查
Ⅰ纖維蛋白原吸收試驗十分敏感,特別適用于腓腸肌靜脈叢血栓,但在下肢炎癥及外科手術時可導致假陽性結果,且對陳舊性血栓無診斷價值。化驗室檢查如血栓素-前列環素動態平衡、血漿D-二聚體測定、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抗活化蛋白C等,僅用于病因學診斷和前瞻性篩選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
以上文章就是有關這方面問題的介紹,相信讀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對您肯定也能有所幫助。在此,專家建議患者和家屬,病發原因還是要去醫院進行科學規范的檢查之后才能確定,建議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夠及時針對性的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當然如果您還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問題,可以點擊我們的在線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