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血栓是下肢靜脈血管內形成血栓后患肢早期出現疼痛腫脹皮膚青紫淺靜脈栓塞時沿受損靜脈可摸到一條有壓痛的條索狀物;后期足背脛后動脈搏動消失休克及肢體靜脈性壞疽(潰爛壞死);急性期隨時可能會由于血栓脫落形成栓子發生肺栓塞嚴重時導致猝死。
一、下肢靜脈血栓檢查診斷
1、血液D-二聚體(D-dimer)濃度測定:在臨床上有一定的實用價值,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復合物溶解時產生的降解產物。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同時纖溶系統也被激活,血液中D-二聚體濃度上升,但手術后或重癥病人D-二聚體濃度也有升高,故其陽性意義并不大。如果D-二聚體濃度正常時,其陰性價值更可靠,基本可排除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準確率達97%~99%。
2、血常規:急性欺期常有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輕度增加。
3、血液生化:可有乳酸脫氫本科等的增高。
4、血液黏稠度、血液凝固性、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檢查。
二、下肢靜脈血栓輔助檢查
為了進一步確定病變部位、程度及范圍,可采取以下檢查方法:
1、超聲波檢查:此法為較常用的檢查方法。通過超聲波可直接觀察靜脈直徑及腔內情況,可了解栓塞的所在部位。用彩色血流多普勒實時顯像法對膝以上靜脈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可達99%)。
2、CT或MR靜脈造影:無創,準確,直觀,可以同時觀察下腔靜脈及髂靜脈周圍有無腫塊壓迫等血栓形成的因素。
3、靜脈造影:是最準確的檢查方法,能有效地判斷有無血栓,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態及側支循環情況。同時還可以逆行造影,了解靜脈瓣膜功能情況。但由于此法有一定的損傷性,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或腎功能損害,因此必要時才進行。
凡因術后產后嚴重創傷或全身性疾病臥床病人,突然覺小腿深部疼痛有壓痛,Homans征陽性。首先應考慮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但需與下列疾病作鑒別:急性小腿肌炎,急性小腿纖維組織炎,小腿肌勞損,小腿深靜脈破裂出血及跟腱斷裂。后者均有外傷史起病急驟局部疼痛,劇烈伴小腿尤其踝部皮膚瘀血斑可資鑒別。
溫馨提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滯緩,靜脈壁的損傷和高凝狀態。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于右下肢,特別是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有時下肢靜脈血栓還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堵塞腎靜脈而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