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多見于40歲以上婦女。由于女性骨盆較寬闊,聯合肌腱及陷窩韌帶常發育不全或變薄,導致股環寬大松弛,加上腹內壓增高的誘因,使下墜的腹腔內臟經股環進入股管,自卵圓窩突出,所以女性多見。疝內容物多為小腸和大網膜。由于股管幾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內容物似直線狀下墜,但一出卵圓窩后,卻突轉向前,形成一銳角。加以股環本身狹小,周圍韌帶堅韌,因此容易發生嵌頓和絞窄。女性骨盆較寬廣、聯合肌腱和腔隙韌帶較薄弱,以至股管上口寬大松弛故而易發病。妊娠是腹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
股疝的檢查
1.可復性股疝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嵌頓性股疝出現機械性腸梗阻或病情重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B”;
3.診斷不明確或需與其他疾病鑒別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股疝的鑒別
1.腹股溝疝 若以腹股溝韌帶為界,腹股溝疝塊出現在腹股溝韌帶上方,恥骨結節的上方;股疝塊應位于腹股溝韌帶的內下方,恥骨結節的外下方,股疝塊一般較小,不易回納,也常無反復脫出史;而腹股溝疝塊較易回納,且回納途徑不同股疝,腹股溝斜疝與精索緊密相鄰,而股疝則反之,在腹股溝疝突出時,檢查皮下環有疝塊存在;而股疝突出時,皮下環空虛,以食指插入皮下環中,讓病人咳嗽,腹股溝疝可有沖擊感,股疝則無。
2.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的下組和腹股溝深組淋巴結腫大時易與股疝相混淆,股疝形圓,深部有蒂柄;而淋巴結腫大則呈橢圓形,無蒂,可推動,腹股溝淋巴結炎時常有急性感染史,如下肢感染,肛周膿腫等,應抗生素治療,腫塊變小,癥狀減輕,另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可作為某些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的局部表現,或某些惡性腫瘤的區域淋巴結腫大,應加以鑒別。
3.卵圓窩區脂肪瘤 脂肪瘤無根蒂,不能還納,捏緊腫塊的基底部,脂肪瘤的分葉感特別明顯,應當特別注意的是某些病人臨床表現完全符合脂肪瘤,甚至手術探查腫塊的外觀和脂肪瘤相似,也不要隨便排除股疝的存在,因為該脂肪塊有可能是股疝突出時,將腹膜前脂肪帶出所造成,應進一步尋找疝囊,避免漏診。
4.大隱靜脈曲張 于卵圓窩匯入處曲張的大隱靜脈成團,平臥后或抬高患肢,靜脈團塊迅速消失,站立后團塊又復出現,并伴有下肢靜脈曲張;壓迫曲張靜脈結節的上方,結節增大,而壓迫其下方結節縮小;靜脈曲張病人取站立位,輕叩卵圓窩處腫塊,有波動沿曲張靜脈傳導,而股疝病人平臥后,腫塊消失緩慢,有時需要壓迫方能還納,個別腫塊壓迫也不能完全消失。
5.閉孔疝 病人如果出現大腿內側疼痛,應和閉孔疝進行鑒別,但閉孔疝發病率低于股疝,根據Howship-Romberg氏征,通過直腸指診或盆腔檢查,在直腸或陰道側壁的前方如果觸及索條狀腫塊,有助于診斷。
此外,疝氣檢查應該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確診疝氣。對無合并癥的臍疝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心電圖、肝功能檢查為主。對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診斷未明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心電圖、肝功能檢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腸道疾病的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