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醫務工作者代表——華益慰同志,以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為無數患者解除了病痛,但自己卻積勞成疾,身患胃癌。
他去世后,***總書記提出向好軍醫華益慰同志學習的倡議。
在全球范圍內,胃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四位。在我國,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惡性腫瘤首位,年平均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中有25.53人,高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比率為2比1。為了讓廣大讀者了解并掌握胃部惡性腫瘤的有效防治方法,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宋茂民教授特別提示讀者 ——
胃癌導致因素
目前,胃癌的確切病因不十分明確,但與以下因素有關:
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因素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增高。另外,長期食用熏烤、鹽腌食品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與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霉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食物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發病有一定關系。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
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國胃癌高發區成人螺桿菌感染率在60%以上,比低發區13%~30%的螺桿菌感染率明顯增高。幽門螺桿菌能促使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及亞硝酸胺而致癌;螺桿菌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并通過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生導致畸形致癌。幽門螺桿菌的毒性產物可能具有促癌作用。
癌前病變胃的癌變條件是指一些使胃癌發病危險性增高的良性胃疾病和病理改變。易發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殘胃。
遺傳和基因遺傳與分子生物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其胃癌發病率較對照組高4倍。
早期大多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胃癌早期多無典型臨床表現,出現以下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上消化道癥狀是胃癌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癥狀。病人常有上腹部癥狀,包括上腹部不適、心窩部隱痛、食后飽脹感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可逐漸出現上腹部疼痛加重、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甚至因癌灶浸潤胃周圍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或因幽門部分或完全性梗阻導致嘔吐等。此時雖診斷容易但已是晚期,根治性治療較為困難,且效果不佳。
惡心與嘔吐多為胃癌晚期幽門梗阻所致,嘔吐物多為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賁門癌和高位小彎癌可有進食哽噎感。
嘔血與便血因癌灶侵胃壁血管所引起。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的不同,病人可以出現嘔吐和黑便。如出血時間較長或出血量較大,病人可出現缺鐵性貧血。
應當特別提醒的是,出現以上癥狀者,也不必過度緊張,一定要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在少數情況下,胃部良性潰瘍、胃肉瘤、胃良性腫瘤及慢性胃炎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只有通過醫生做X線鋇餐或B超或胃鏡檢查方能確定診斷。
治療方案因人而異
胃癌的治療方法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時代,應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效果好、能夠最大限度減輕病人痛苦的人文化的治療方案。
胃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但胃癌切除的手術適應癥有三點要求:原發癌灶能夠充分切除;胃周圍淋巴結能夠徹底清除;腹腔游離癌細胞和微小轉移灶能夠完全消滅者。
另外,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中藥治療、基因治療、心理療法也是綜合治療胃癌的方法。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樊先生感覺腹部不適,用些治療胃區的藥物就緩解,一直按胃炎治療。三個月后出現進食嘔吐,消瘦,B超檢查提示胃癌晚期,CT檢查已經發生骨轉移。當時他60歲,家屬治療意見不統一,最終還是選擇了手術治療,術后出現了感染,他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熬了一個月,痛苦地離世。
在胃癌的治療方案選擇方面,醫生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但要征得家屬的同意。有的患者早期手術治療效果確實很好。有一位83歲的老先生,20年前因老伴患直腸癌,心情抑郁,半年后出現便血癥狀,被診斷為胃賁門癌,胃切除四分之三,癌變沒有發生轉移,現在仍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像上述樊先生那樣已經發生了骨轉移的病人,抵抗力降低,一般手術效果不會太理想。家屬應該聽從醫生勸慰,選擇盡量減少病人痛苦、非手術的治療方案。如果有條件,病人可以到醫院接受免費止痛藥物治療、心理疏導治療、對癥支持治療,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充分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坦然地面對死亡。
預防胃癌 牢記十個關鍵點
雖然胃癌的確切病因不十分明確,但我們已經了解到相關發病因素,預防應做到: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應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進食過燙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損傷胃黏膜。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多吃含維生素A、B、E及β胡蘿卜素的新鮮蔬菜、水果;適當增加蛋白質、豆制品,改進營養情況,增強機體抵抗力。營養平衡的飲食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保護胃黏膜。
不飲污染水
被污染的水源中含多種致癌的金屬離子,所以一定要用正規的自來水,農村地區人群盡量使用井水。
保持樂觀心態
很多胃癌患者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中醫理論,長期抑郁、郁悶的心情導致氣滯血淤、結塊,形成癌腫。
避免長期食用鹽腌食品
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適宜酸度或細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不吃或少吃煙熏和油煎食物
熏魚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重復使用的高溫食油中也含有此類致癌物質。
不吃霉變的食物
食物中霉變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產毒真菌,是很強的致癌物質,某些食物在產毒真菌作用下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可以在胃部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而致癌。
禁煙限酒
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或促癌物質,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雖不是致癌物質,但烈性酒會刺激胃黏膜,損傷黏膜組織,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如果飲酒同時吸煙,其危害性更大。因為酒精可增強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加強對煙霧中致癌物質的吸收。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患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多發性腺瘤性息肉、惡性貧血的人,必須經常到醫院檢查治療,消除癌前病變,預防胃癌的發生。
重視胃癌遺傳病史:大量的臨床病歷和研究結果已經證明,有癌癥遺傳家族史的發病率明顯高于一般人群。
四種胃炎的發展結果
由于各種胃炎的病理改變不同,其發展結果也不一樣。
慢性淺表性胃炎
是臨床上最多見的一種。胃黏膜病變較輕,其癥狀可輕可重,重者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輕者僅有上腹不適感。只要去除發病誘因,臨床癥狀大多可緩解,只有少數癥狀明顯的患者,需要藥物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可治愈,但也有少數人可發展為糜爛性胃炎或轉變為萎縮性胃炎,一般不會發生惡變。
糜爛性胃炎
常是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可因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等藥物,或酗酒、休克等引起。患者可有出血或較重的上腹痛癥狀,經抗酸藥或胃黏膜保護劑治療,大部分病人可治愈,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胃潰瘍。
膽汁反流性胃炎
是因為堿性的膽汁逆流入胃,破壞了胃黏膜屏障引起的。大多發生在胃部分切除的患者,也是一種可逆性病變,只有消除膽汁反流,此病才有望治愈。
萎縮性胃炎
是所有胃炎中治療最棘手的一種。其發生率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故有些學者認為此病為老年病。根據病變部位及一種稱為壁細胞抗體的物質是否陽性,將萎縮性胃炎分為A、B兩型,A型病變發生在胃體,壁細胞抗體陽性;B型病變主要在胃竇,壁細胞抗體陰性。在我國以B型多見。萎縮性胃炎難于治愈,大多帶病終生,極少數可發展成胃癌,有人統計患萎縮性胃炎10年后的癌變率在6%以下。
秋季養好胃
秋涼,胃病易多發與復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秋季該如何養護胃呢?要領有五:
①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另外,胃病患者“秋凍”要適度,不要勉強。
②調養。胃病患者的秋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③忌嘴。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戒煙禁酒。另外,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④靜心。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癥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⑤運動。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體征,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
希羅達獲準在歐洲用于治療晚期胃癌
歐洲藥品局2006年7月已接受有關口服癌癥藥物希羅達(Xeloda)與另一種化療方法(順鉑(cisplatin))聯合用于新適用癥晚期胃癌的申請。
研究結果證實接受希羅達/順鉑聯合療法的患者至少可以與那些接受現時標準療法的患者存活一樣長的時間,而且癌癥不惡化。因其是口服藥物,希羅達極大地簡化了治療方法,減少了需要去醫院的次數,患者可與家人和朋友共度其更多寶貴的時間。
吃過咸食物易得胃癌
英國和日本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愛吃過咸食物的人患胃癌的危險是普通人的兩倍。研究人員對約4萬名日本男性和女性的食物結構及身體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那些經常吃特別咸食物的人最容易患上胃癌。
這份研究報告日前在《英國癌癥雜志》上發表。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不斷在向人們提出警告,即食用過多鹽分將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高鹽分食品還將容易導致萎縮性胃炎,這是胃癌的前一階段。
日本國家癌癥中心研究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18684名男性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情況,發現其中有358人患有胃癌,另外又對20381名女性進行了檢查,發現其中有128人患有胃癌。他們的統計結果表明,那些鹽分攝入量低的日本男性患胃癌的比例大約是每年千分之一,而那些食物結構中包括大量鹽分的男性,患胃癌的比例則增加了一倍,即每年五百分之一。
在日常攝入較低鹽分的日本女性中,每年患胃癌的比例是兩千分之一,而攝入較高鹽分的日本女性中,這一比例則為一千三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