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一種慢性發展的疾病,其早期與一些腸道疾病非常地相似,所以該疾病非常容易被患者忽視。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目前臨床上診斷食道癌的方法變得越來越多,這也對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專家提醒,對吞咽困難的患者,特別是40歲以上者,除非已證實為良性病變,否則應多次檢查和定期復查,以免漏診及誤診,主要的診斷方法有:
一、檢查
1、X線食管鋇餐檢查
此為最基本的常規檢查。此法檢查簡單、無痛苦、符合率高。檢查可觀察食管的蠕動狀況、管壁的舒張度、食管黏膜改變、食管充盈缺損和梗阻程度。
食管蠕動停頓或逆蠕動,食管壁局部僵硬不能充分擴張,食管黏膜紊亂、中斷和破壞,食管管腔狹窄,不規則充盈缺損、潰瘍或瘺管形成及食管軸向異常等均為食管癌的重要征象。低張雙重造影對早期食管癌的檢出較常規造影更有效。
2、食管內窺鏡檢查
內窺鏡直接放入食管腔內,定位能清楚地窺察食管的情況并可將病變照像、活檢等,此為確診食管的最權威的檢查。
3、食管CT 檢查
CT 檢查可清晰地顯示食管與鄰近縱隔器官的關系。正常食管與鄰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厚度不超過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與周圍器官分界模糊,則表示食管病變存在。
CT 檢查還可充分顯示食管癌病灶大小、腫瘤外侵范圍及程度,同時,CT 檢查結果還有助于確定手術方式、制定放療計劃等。
1981 年,Moss 提出食管癌的CT 分期,Ⅰ期:腫瘤局限于食管腔內,食管壁厚度≤5mm;Ⅱ期:食管壁>5mm;Ⅲ期:食管壁增厚,同時腫瘤向鄰近器官擴展,如氣管、支氣管、主動脈或心房;Ⅳ期:腫瘤有遠隔轉移。
二、鑒別診斷
1、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患者多見于年輕女性,病程長,癥狀時輕時重,食管鋇餐檢查可見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狹窄,應用解痙劑時可使之擴張。
2、食管良性狹窄
可由誤吞腐蝕劑,食管灼傷,異物損傷,慢性潰瘍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較長,咽下困難發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經詳細詢問病史和X線鋇餐檢查可以鑒別。
3、食管良性腫瘤
主要為少見的平滑肌瘤,病程較長,咽下困難多為間歇性,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的充盈缺損,邊緣整齊,周圍粘膜紋正常。
4、癔球癥
多見于青年女性,時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本病實際上并無器質性食管病變,亦不難與食管癌鑒。
5、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為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現。
6、食管周圍器官病變
如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甲狀腺腫大,心臟增大等,除縱隔腫瘤侵入食管外,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光滑的壓跡,粘膜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