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血管瘤,但是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認為是血管里長了個瘤子。血管瘤怎么回事?專家指出血管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構成,是小兒常見先天性軟組織腫瘤,發病率約為1%~2%,大多數血管瘤在嬰兒出生后被發現。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下。
血管瘤的形態學分類
是以組織學結構和臨床體征為基礎的分類方法。將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鮮紅斑痣和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等。多數教科書上仍使用這種分類方法。
血管瘤的細胞學分類
1982 年 Mulliken 通過對血管瘤中血管內皮細胞標本進行培養,發現其具有腫瘤與畸形的雙重特性,將傳統的血管瘤分為血管瘤與血管畸形兩大類。
血管瘤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發生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數研究認為是與血管形成有關的疾病。 血管瘤(內皮細胞增生)可能是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增高、生長抑制因子水平降低所致;
血管畸形是胚胎血管發生和血管形成過程中的基因突變而致的結構異常。血管瘤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體的水平明顯高于血管畸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 )在血管瘤中增高,而在血管畸形中正常。
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兩個方面
血管瘤以頭面部最多,其余為四肢、軀干、內臟等。根據病灶分布的深淺不同,相應有不同的體征表現,較淺表(位于真皮的乳頭層)的常被稱為“ 草莓狀血管瘤 ”;累及真皮深層、皮下或肌肉內常被稱為“ 海綿狀毛細血管瘤 ”;兩者同時存在時為“ 混合性血管瘤 ”。
血管畸形均于出生時存在,毛細血管畸形出生時常已經明顯,動脈和動、靜脈畸形嬰兒期時常不明顯(蔓狀血管瘤)。血管畸形在兒童生長過程中無自然消退的特性,而且可以逐漸加重。
血管瘤的治療早期干預、積極治療
血管瘤雖然有增生期、穩定期和消退期,但是由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是一個慢長的過程,面頸部的病變對患者身心及其家人精神造成創傷,特別是早期血管瘤有迅速增大的危險。因此應該爭取早期干預、積極治療,阻斷血管瘤生長過程的某個環節,對防止病灶增殖造成種種并發癥及后期的外觀恢復均有利。血管畸形的治療也是如此。
血管瘤怎么回事?綜上所述,血管瘤其實還是很可怕的,但是我們只要對它有足夠的認識,相信會提早發現血管瘤征兆,并且將它扼殺在搖籃里,永遠的遠離我們。